">
新華社武漢2月2日電題:秦巴山間的“稻香詩社”
新華社記者李偉
“寒風止步江南外,應是隆冬遇暖陽。日歷偶翻年快近,秀竹已把筍尖藏......”臨近年底,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得勝鎮廟埡村李祖維家中人來人往,詩友們聚在一起,吟誦自己創作的詩詞,喜迎新春的到來。
幾個農民,舞文弄墨,詩詞歌賦,很是新鮮。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組織:稻香詩社。
今年58歲的詩社發起人陳欣榮告訴記者,詩社成員大多在當地務農、做小生意。陳欣榮在鎮上開了一家超市,酷愛詩詞的他,這幾年以超市為“聚點”,聚攏了當地不少愛好讀詩、作詩的農民、個體戶。2016年6月,陳欣榮邀請幾名詩友一起研討詩歌,并發起成立了詩社。
“起初,詩社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大家想見面了,就到幾名骨干成員家里、門店或庭院聚。”陳欣榮說,一開始,大家作詩和交流多半利用手機,隨著詩社成員增多,詩歌的“產量”也越來越大。后來,陳欣榮和詩社成員們湊錢,把大家的詩編印成冊,封面印上“稻香詩”三個大字,詩社就這樣有了自己的刊物。
詩社內刊《稻香詩》責任編輯姜奎高中未讀完,打工回鄉開了一家摩托車專賣店,還經營建材,白天忙生意,晚上就在店里排版、校對、修改、打印,忙詩社事務比做生意更激情滿懷。
《插秧》《曬谷子》《登山》《鄉下人家》《送閨女一中求學》……記者翻看了部分詩作,只從詩作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來,詩社作品關注鄉村生活、節氣物候和個人心緒,富有濃厚的煙火氣和樸實感。
如今,詩社成員琢磨格律,大家表示要遠離“自由體”“順口溜”。據統計,2017年以來,稻香詩社編印了6期社刊,另加一期《重陽特輯》、一期《脫貧扶志我先行》宣傳特輯。詩社成員和積極分子創作古體詩詞和現代詩歌1500余首,部分作品被刊發在公開刊物。
詩社憑自己的作品也引起了社會關注。得勝鎮黨委政府撥款為詩社添置了打印器材,鼓勵支持詩社發展,這也鼓足了陳欣榮的勁頭,他的理想是爭取全鎮14個村每個村至少發展3名詩友。
“茶因地蘊高香久,詩發天然吐芬芳。”70多歲的退休教師夏啟軍感慨著稻香詩社的人和事,“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大家雖然都是基層勞動者,但是對生活都有自己的詩意追求。”
采訪下來,令人不禁感慨。其實,無須臧否這些草根農民詩社成員的作品,讓人真正感動的是這群人在奮進追夢的過程中,沒有忘記感受生活氣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