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昌榮 張丙波 賀苗)拳拳赤子心,殷殷文化情。在上庸古城竹山縣寶豐鎮,有一位家喻戶曉的鄉土文化傳播人,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深山百靈鳥”的共產黨員、全國文化志愿服務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竹山縣寶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王義富工作室”主任王義富。
堅守“好崗位”
11月25日,筆者慕名來到寶豐鎮采訪。見到王義富時,他正在工作室忙著給外來取經的文化愛好者講女媧故事。王義富工作室建于2019年1月,面積280平方米,室內有電腦、圖影、課桌等辦公用品,室外擺放著10塊展板,展板內容包括:女媧傳說、移風易俗、十星歌、十勸青少年、紅色文化等,通過大量的實物、圖片和故事展示當地鄉土文化的起源、發展、演變和傳承過程。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來,平均每年免費開展不定期彩船文化、女媧文化、施洋紅色文化、毛筆書法等培訓12期以上,累計培訓學生和學員達600余人次。退休后,他退休不退崗,有一半時間是在工作室,還有一半就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深入千家萬戶宣傳黨的政策。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王義富往往連陪著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時間長了走動得也就少了。面對這一切,王義富卻說:“工作重要啊!”他把工作室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40多年來,14600多個日日夜夜,王義富重復的是同樣的工作,堅守的是同一種崗位,展現的卻是一位老宣傳員的赤子情懷和傳統文化宣傳員的風采。

文藝表演。通訊員 供圖
寫出“好段子”
今年71歲的王義富,出生在竹山縣堵河之畔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1977年轉行成為麻家渡鎮文化站站長,走上文化宣傳工作崗位,一干就是40余年。可以說,他一直沉在基層,農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各個不同時期的思想動態,議論話題,他都了如指掌。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使他萌發了“以我手中的筆,抒我農友懷”的欲望,他選擇了寫順口溜這一文字形式,來反映他所熟悉的農民群眾的思想和言行,探討不斷變革的社會和色彩紛呈的人生。
20年前,他壯著膽子把自己寫的一篇題為“花鼓船歌進鄉村”的新聞稿子,塞進郵箱投給了《十堰日報》,沒過幾天,居然發表了。第一次給市級黨報投稿,嘗到了成功的滋味,使他心中的火苗呼呼爆燃了,于是一發而不可收地亮出了思想的犁鏵,開始了他一生為之奮斗的文化宣傳而默默的耕耘。多年來,王義富自編自寫自印《寶豐花鼓船歌集》《女媧故事傳說》《傳承地域文化》等1000多首“上接天線、下連地氣”的小叢書,免費發給廣大群眾和中小學生,并在全縣17個鄉鎮254個村巡回演唱,用歌聲讓黨的理論政策“飛出尋常百姓家”。

文藝表演。通訊員 供圖
歌唱“好聲音”
“黨的二十大精神傳喜訊,城鎮就業大提升,科教文衛上水平,幸福生活共締造,鄉村振興有干勁……”素有“深山百靈鳥”之稱的王義富,20多歲就登臺表演,他一開口,左鄰右舍沒一個能在家坐得住,都不約而同跑來聽。王義富始終熱衷于弘揚傳統文化,發揮自己的歌唱特長,以“說、唱、演、講”等形式投身鄉村文化活動,運用他所擅長的三句半、順口溜、快板等鄉土文藝形式,講述老百姓身邊的人與事,將“講故事”和“講道理”相結合,將“大主題”和“小切口”相結合,集中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夢”“紅色文化”等主題宣教活動,《十唱感謝共產黨》《背妹過河》《滾磨成婚》的演出輕松有趣,不僅老人愛聽,年輕人也是他的“粉絲”。他率領彩船隊先后到竹山二中、張振武小學、寶豐鎮中學、麻家渡鎮柿樹坪小學等50余所中小學,向5萬多名中小學生和十余萬群眾義務宣講、演唱3000余場,把黨的政策送到千家萬戶。龍井村村民孫維國說:“王義富就是我們老百姓的大明星,他講的話,我們聽得懂,也愛聽。文化禮堂有了王義富,就有了自己的個性和靈魂。”

文藝表演。通訊員 供圖
40多年來,王義富始終以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履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用生命作筆,熱血為墨,書寫著對文化事業的火熱情懷和無限忠誠。他先后榮獲省級百姓宣講優秀宣講員、全國文化志愿服務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