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生懷 何鑫 杜鵬)日前,湖北教育大會在武漢召開。大會為我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全面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強勁號角。

授牌儀式。通訊員 供圖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黨委書記張文學表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強化對接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積極融入湖北“61020”科技創新成果體系和“71020”高校學科創新體系,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前沿領域,以汽車特色學科建設為引領,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走產學研創融合、政校企協同育人之路,培育和發展汽車產業新質生產力,奮力打造“中國汽車產業人才培養高地”和“汽車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努力為教育強國、汽車強國、湖北支點建設和教育強省建設貢獻汽院力量。

授牌儀式。通訊員 供圖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作為一所伴隨民族汽車工業成長、發展、壯大起來并最具汽車特色的高等學府,近年來,始終牢固樹立學科建設龍頭地位,堅持“學科服務產業、產業驅動學科”發展思路,面向汽車產業,主動對接和融入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科方向凝練為基礎、以學科隊伍建設為核心、以科技創新應用為關鍵、以服務社會需求為動力、以學科平臺建設為支撐、以學科機制創新為保障,推進“汽車+”學科匯聚工程,構建“大車輛”學科結構體系,形成六大特色學科專業集群,工程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獲批4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8個省級重點特色學科,首批入選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單位和工業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國家隊”,青年學者周峒在《Nature》發表儲能材料最新研究成果......學科建設不斷取得突破,學校聲譽與影響力不斷提升。
聚焦頂層設計,創新學科發展機制
堅持再造結構創新發展。學校積極對接國家汽車產業戰略規劃,圍繞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堅持服務地方、服務東風,將傳統車輛學科升級再造,推進“汽車+”學科匯聚工程,凝練形成11個旗艦學科方向、37個重點學科方向,逐步形成由傳統的汽車設計、制造,融合互聯網技術、新材料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汽車后市場等領域構成的“大車輛”學科。

汽車工業學院。通訊員 供圖
堅持優化布局融合發展。強化學科關聯,建立“一主兩翼三交叉四融合”的學科形態布局,以工學為主,管理學、理學為兩翼,促進理工、工管、理管交叉,推進文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融合發展。聚焦辦學定位、汽車產業和重大需求,以產業發展驅動學科創新,以未來學科發展引導學院優化調整,全面優化調整學科學院,更名學院4個,新組建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經濟等二級學院12個,保留學院5個。學院結構、學科結構、專業結構、師生結構能得到明顯優化,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科生態,推進學校新一輪內涵建設、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
聚焦內涵建設,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分類發展錯位提升學科建設水平。按照“強工、厚理、拓管(經)、扶文、培新”的建設路徑分類推進學科建設。推動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傳統工學學科升級再造,增強應用學科快速響應需求能力。發揮理學基礎地位作用,構建“特色工學學科應用基礎理論支撐平臺”,培育建設數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以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成果支撐工科和其他學科健康持續發展,促進理學與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交叉與融合。以武當文化與文旅融合學科群為建設重點,構建特色鮮明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體系。通過新興交叉學科的建設發展改善學科結構,圍繞優勢特色學科群尋找新的學科增長點。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機遇,融入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設計學等新興交叉學科。

汽車工業學院。通訊員 供圖
注重成果轉化突出應用導向特色。面向汽車產業“五化”戰略布局,專注研究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聚焦汽車產業相關研究領域,圍繞學科發展目標,堅持以“用”為導向,開展有組織科研。積極參與湖北省“尖刀”計劃、科技研發重大專項、揭榜制項目及軍民融合等“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榮獲包括國家科技獎勵二等獎、全省唯一一項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獎勵31項,2024年科研到賬經費近1.3億元,現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湖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67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技術合同成交額、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數、企業科技創新券兌付金額均位居湖北省漢外高校第一。學校成為服務地方的“人才庫”“科技庫”“成果庫”。每年至少選派10名教師掛職“科技副總”“科技專員”“科技特派員”和參加“博士服務團”,選派工作獲省政府通報表揚,其中曹名磊博士連續5年深入企業開展科技服務,榮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依托學科集群打造學科融合平臺。打破現有學科邊界,創新學科組織模式,組建學科集群,以學科群服務產業集群、學科鏈對接產業鏈的思路,構建以工為主、工理管交叉、群鏈互補的學科專業布局。重點支持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汽車材料與輕量化制造、武當文化與文旅融合3個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建設。發揮校企合作優勢,推進校企共建學科群,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共同培養高層次產業人才,共同申報項目和共享科技成果,形成利益共同體。學校面向汽車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擔當“汽車強國”使命的新時代卓越汽車工程師人才,獲批“智能汽車國家首批現代產業學院”、“汽車智能裝備工信部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
優先保障學科創新團隊建設。學校以學科為引領,統籌推進人才隊伍高質量建設。堅持貫徹落實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引育人才擴大“人才方陣”,聚集人才打造“聚才磁場”,支持人才深化“人才強校”,用好人才營造“留才生態”。三年來,引進和培育高水平博士近300人,雙聘院士2人,國家榮譽稱號人才取得突破,引才總量持續增長、引才質量逐年提升、人才活力加速迸發。全面實施《學科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學科創新團隊獲批各級各類項目300多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31項。
聚焦學科交叉,探索學科融合路徑
加強國家急需學科專業建設。學校始終扎根汽車行業,依托大工程背景,緊密圍繞國家急需學科目錄發展清單和湖北省重大戰略需求,在鞏固已有優勢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學科交叉引導項目建設,以學科群為主體,打造學科特區,組織開展多學科協同攻關。鼓勵學科交叉、合作、融合、滲透,打破學院、學科、團隊間壁壘,優化配置,資源整合,激發每一個學科創新活力。三年來,新增控制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力學、材料與化工、數字經濟、能源動力、儀器科學與技術7個碩士學位點。
筑牢學科交叉育人基礎。學校堅持以車輛學科為核心,按照“單學科-跨學科-學科群”的發展模式,全面整合資源,創建跨學科平臺,破除學科壁壘和行政壁壘,建立跨學科創新的學科群建設機制,激發學科發展活力。注重學科間關聯性和交叉滲透性,沿著汽車產業鏈延伸學科門類、拓寬專業鏈,逐步構建了覆蓋汽車設計、制造、服務全鏈條的學科專業體系,打造了“先進設計、新材料、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網聯、智慧服務”6大特色專業集群。
建好學科交叉創新平臺。聚焦“汽車+”學科交叉創新平臺建設,建有光電子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汽車動力傳動與電子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儲能與動力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電池關鍵材料綠色智能制造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智能制造與智慧出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智能網聯與電子控制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多個省部級平臺。按照“學科-人才-平臺”一體化建設模式,圍繞創新平臺匯聚學科交叉人才,謀劃學科交叉創新項目,產出一批學科交叉創新成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