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慧)“我現在能一口氣上三樓,也不喘了!”近日,在太和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病房,68歲的蘇阿姨在走廊里來回走動展示康復成果,完全看不出一周前她還因嚴重心衰無法行走。這背后,是該院多學科團隊精誠協作、結構性心臟病亞專業組不斷追求的結果。

六旬阿姨呼吸困難,竟是"生命閥門"告急
年過六旬的蘇阿姨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多年的糖尿病,且血糖一直控制的不好。2月中旬,蘇阿姨突然出現活動后呼吸困難,稍微走幾步就大喘氣,如此反復十余天未出現好轉。
前幾日,蘇阿姨來到太和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做檢查,結果令人揪心:蘇阿姨患有嚴重心衰合并肺部感染,心衰元兇竟是心臟的"生命閥門"——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并中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如果把心臟比作水泵,主動脈瓣膜就像閥門,閥門壞了心臟泵功能就會衰竭。”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治醫師熊健告訴記者,對于蘇阿姨這種心臟瓣膜性心衰,如果不解決瓣膜本身問題,心衰癥狀很難徹底治愈。
熊健安排,先用藥物治療將蘇阿姨的肺部感染控制。之后復查心臟彩超,蘇阿姨的心臟瓣膜并沒有絲毫改善。這意味著必須要做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然而棘手的是,經過主動脈瓣CT掃描,發現蘇阿姨主動脈瘤樣增寬,心臟角度約65°(正常心臟角度通常小于45°),呈橫位心,心臟瓣葉鈣化嚴重。如果采用介入手術,容易損傷升主動脈,從而導致患者死亡。又因為蘇阿姨血糖控制不好,身材瘦小,傳統的開胸手術風險極高。內科介入和外科手術均存在高風險,這讓治療一度陷入僵局。
2小時"拆彈"成功 毫米級操作顯真章
面對"開胸風險大,介入難度高"的困境,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結構性心臟病亞專業組聯合胸外科、麻醉科、超聲科等科室開展會診討論。"就像要在懸崖邊完成精密雕刻。"熊健形容手術難點:橫位心臟導致導管難以到位,鈣化瓣膜如同"混凝土墻",擴張的主動脈隨時可能破裂。
經過慎重考慮,家屬決定采用介入手術治療。術中發現蘇阿姨實際心臟角度比CT顯示更極端,幾乎呈80度橫位,人工瓣膜始終不能到達指定位置。"就像要從側面穿過彎曲的隧道投放精密儀器。"熊健決定啟用預案,采取抓捕器方式,用一根特制圓圈導絲套住人工瓣膜精準輸送到指定位置。隨著超聲顯示瓣膜完美貼合、血流恢復正常,手術用時2小時順利完成。
術后恢復迅速,次日即可下地行走
術后第一天通過復查心臟彩超,顯示蘇阿姨心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當天下午她便能自主下床活動。"沒想到不用開胸就能換'心門',連傷口都找不到。"蘇阿姨撫著胸口感慨。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心臟瓣膜病患者逐年增多。熊健提醒: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可能出現胸痛、暈厥、呼吸困難、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若出現活動后胸悶氣促、暈厥、心絞痛等癥狀,應及時進行心臟超聲檢查。對于高齡、合并癥多的患者,TAVI手術作為"不開胸換瓣"的創新技術,正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保命選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