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瑋)近日,一中年男子在太和醫院脊柱外科接受了頸椎單軸內鏡Key-Hole微創手術治療,有效緩解了持續數月的神經根型頸椎病。
患者于3月前突發頸肩部及右上肢麻木疼痛無力,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和生活質量,輾轉多處行嚴格的保守治療癥狀仍無法改善,便慕名趕到太和醫院脊柱外科就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并進行專科查體,進一步完善頸椎MRI及頸椎CT檢查后發現,患者頸5-6椎間盤右旁突出并神經根管狹窄,明確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C5-6)。
脊柱外科主任尚暉教授帶領團隊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認真評估并組織科內病例討論,最終為患者研究制定了個性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經過和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醫生團隊為患者實施了近幾年來脊柱外科新開展的治療技術:頸椎后路內鏡下Key-Hole微創頸椎減壓術。據醫生介紹,這種手術相比于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切口小,僅7mm,內鏡下術野放大30倍以上,解剖組織辨識度高,視野清晰,手術更加安全。
術中,醫生在單軸內鏡的輔助下,對病變節段進行精準定位后置入單軸內鏡通道,使用鏡下磨鉆磨除少許椎板等骨性結構,槍鉗去除黃韌帶顯露硬膜和神經根;然后避開神經根摘除突出的髓核,解除神經根的壓迫,術后患者的疼痛感和神經功能受損癥狀得到有效改善。
據脊柱外科黃勇醫生介紹,頸椎內鏡Key-Hole手術對軟組織剝離損傷小,一般手術時間大約在40分鐘。該手術主要適用于單側神經根型頸椎病,通過靶點技術精準去除突出椎間盤或骨性根管狹窄組織,解除神經根壓迫,達到緩解患肢疼痛麻木無力的目的。
另外,該技術是一種微創非融合手術,無需植入鋼板、螺釘及融合器等內固定物,術后不需要拆線,術中僅切除少量椎板和關節突骨質,保留了頸椎后方韌帶復合體和關節突關節。因此,在保留了頸椎病變節段的活動度基礎上,對頸椎穩定性影響小,術后發生頸椎不穩的風險較低。整個手術在神經監護下完成,安全性高。
尚暉表示,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相較于傳統的頸椎前路ACDF手術,該技術是一種很好的微創替代方案,但是技術學習曲線長,微創技術要求極高。太和醫院脊柱外科頸椎微創內鏡手術技術逐漸成熟。今年春節后,科室已經通過該項微創技術幫助近10位患者解除了頸椎病的痛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