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勇)“33年了,我做夢都在想我媽和弟弟!今天終于見到了!”3月14日晚,在湖北十堰和河北邢臺兩地公安機關的通力協作下,72歲的王金花(化名)老人和兒子陳明(化名)回到了讓她們魂牽夢繞的故鄉十堰市竹溪縣,闊別33年的兩個女兒也終于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四人相擁喜極而泣,多年的遺憾和痛楚在這一刻釋懷。

四人相擁喜極而泣。通訊員 供圖
今年2月初,十堰市竹溪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指令:“河北省邢臺市一男子2歲時和母親一起被帶到當地,因母親是聾啞人,無法告訴其老家具體位置,現請求公安機關幫助查找自己和母親的故鄉。”

簡樸而隆重的歡迎儀式。通訊員 供圖
接到指令后,民警迅速在全縣展開走訪排查工作,同時向河北當地警方發出協作請求,根據河北警方提供的線索,民警將范圍縮小至轄區水坪、泉溪、天寶三鄉鎮十余個村,刑偵大隊遂聯合派出所民警拿著陳明提供的母親近照逐一走訪排查,幾天下來,十余個村全部跑完了,但民警并沒有收獲有效線索。

簡樸而隆重的歡迎儀式。通訊員 供圖
在進一步走訪摸排中,民警從水坪鎮前進村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七十年代當地有一部分村民遷到了鄂坪鄉上鄂坪村。本著絕不遺漏的原則,刑偵大隊立即將該條線索推送給鄂坪派出所。

送出七面錦旗表達感激之情。通訊員 供圖
鄂坪派出所所長彭家金第一時間來到上鄂坪村走訪,有村民認出照片中的老人就是九十年代生活在此的王金花。經過進一步核查,王金花的丈夫已經病逝,其還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馬麗麗(化名)就居住在上鄂坪村,二女兒馬翠翠(化名)嫁在湖北廣水。
民警采集了馬麗麗的血樣,第一時間送往十堰市公安局檢驗,經過比對,民警確認王金花就是馬麗麗的生母,馬麗麗與陳明系親姐弟關系。
接到消息的河北警方也將情況告訴了陳明,“像做夢一樣,感覺不可思議。” 據陳明講述,自記事起,其就和母親一起生活在河北邢臺,四五歲時便從當地村民口中得知自己和母親是外鄉人,而因母親是聾啞人,陳明一直不知道自己和母親的親人、家鄉究竟在哪里。長大成人后,陳明嘗試過通過網絡、公益組織尋親,消息卻總如石沉大海一般。這些年陳明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家立業,并有了自己的孩子。隨著母親年齡的增大,陳明常常會感受到母親的思鄉之情。
“現在有能力了,我要幫母親圓夢。”春節過后,陳明抱著嘗試的想法前往當地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河北警方采集了陳明的DNA信息,經海量數據比對,線索被下發至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公安局,十堰警方通過細致扎實的摸排查找,終于找到了陳明的故鄉和家人。
3月14日晚,經過10個多小時車程,行程900余公里,陳明帶著母親王金花抵達竹溪。早已等候在此的馬麗麗和馬翠翠見到下車的母親和弟弟,喜極而泣,四人緊緊相擁。這一晚,春雨潤物,大地含情。
3月15日一早,陳明和母親王金花在民警、志愿者的陪同下,前往竹溪縣鄂坪鄉上鄂坪村認親。當地政府、村委會為他們準備了簡樸而隆重的歡迎儀式,得知王金花回村的消息,村民也都早早來到村口迎接。
“是她,你看,大姐像媽媽,二姐和弟弟很像……”王金花剛走下車,村里的老人就認出了她。
隨后,民警鄭重地向王金花、陳明、馬麗麗、馬翠翠宣布了 DNA鑒定結果,確定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
“我替媽媽圓了夢,也圓了姐姐的夢,感謝公安民警,感謝大家……”見到母親和姐姐相擁而泣,陳明抑制不住激動,現場向派出所、公安局、政府、村委會、志愿者送出七面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至此,一場跨越33年的尋親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近年來, 十堰市公安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托大數據平臺快速發展,不斷引進信息研判、DNA 親緣關系鑒定、人工智能等新警務技術方法, 致力于解決被拐婦女兒童“身源確定”難題。
2021 年以來,公安部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團圓”行動。在湖北省公安廳的指導支持下,十堰市公安局黨委積極研究部署推動,把為老百姓找回被拐、失蹤多年的婦女兒童列為了為民辦實事的系統工程之一,要求全力查找被拐、失蹤婦女兒童,盡早讓更多離散家庭團圓。2021 年以來, 十堰公安機關已經讓89個家庭團圓,偵破部督拐賣兒童積案1 起,在全國各地組織認親活動40多場次, 與河南警方合作找到的被拐孩子王某紀登上中央電視臺大型尋親節目《等著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