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家旺 鄭丹)筆者3月19日獲悉,近年來,房縣堅持“山水城人”融合發展工作思路,著力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城市常新、民風向好的文明城市,為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縣,全力服務湖北支點建設貢獻精神文明力量。
讓青山常在,繪就“綠滿房縣”底色
3月10日上午,房縣紅塔鎮塘溪村雙峰山義務植樹點人頭攢動,1500余名志愿者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在馬欄河岸的山坡上栽下紅葉石楠、大葉女貞等苗木1萬余株。這是房縣倡導人人愛綠護綠的文明風尚,大力開展植樹綠化行動,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共建“美麗房縣”的一個縮影。

“綠滿房縣”。通訊員 供圖
2025年,房縣計劃完成植樹造林0.3萬畝,封山育林3.45萬畝。完成退化林修復10.34萬畝,實施小型水利水保措施131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4.6%。
房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加大造林綠化力度,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推進擴綠增效,精心實施國土綠化示范和生態修復項目。以植樹活動為契機,搶抓季節推進,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確保造林任務全面完成。在第47個義務植樹節期間,掀起了植樹造林熱潮,營造出全民參與植樹造林,共建美麗房縣的良好氛圍,讓綠色成為房縣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讓綠水長流,彰顯“文明河流”特色
3月3日,房縣城關鎮炳公村干河橋上下,該村小學60多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個個化身“小小河道清潔員”,悉心撿拾河岸邊的垃圾,用實際行動踐行“守水護綠”志愿服務精神。

“綠滿房縣”。通訊員 供圖
“我們以全市“文明河流”展示交流現場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拓展“文明河流”建設。”房縣創文辦主任李文軍介紹,結合城市人居品質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扎實開展“文明河流”建設“十大行動”,讓“文明河流”成為房縣文明創建工作的亮點,助力“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守水護綠”志愿服務隊開展水體環境治理170余次,參與人數達6000余人,持續營造出全民參與“文明河流”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讓城市常新,提升“美麗房縣”成色
“住在這里十幾年了,環境整治后給我的感覺像搬了個新家。”3月13日,城關鎮老城社區建總家屬院居民丁武金指著煥然一新的小區介紹,破損的路面已修復平整,雜亂無序的線纜統一規范,新安裝的路燈溫暖人心......

“美麗房縣”。通訊員 供圖
老院換新顏,得益于家屬院小區的環境綜合整治。2024年10月,該小區包聯單位縣人社局聯合縣創文辦、縣住建局等部門開展環境綜合治理,通過整修管道、安裝路燈、拆除違建、平整場地、劃定車位、捆扎線纜,讓群眾的幸福感“就地升級”。
房縣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堅定為民惠民靠民工作理念,各包聯單位積極參與小區文明建設,為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出謀劃策,疏解堵點、破解難點、消除痛點。縣住建局聚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先后修復人行道1.3萬平方米,修補瀝青道路9120平方米,補植綠化1.26萬平方米。各職能部門協調聯動,以精細化城市建設和管理,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打造宜居宜業的魅力房縣。
讓民風向好,展現“和諧房縣”本色
每天清晨,在房縣的大街小巷,總有這四種人的身影,他們分別是“志愿紅”“環衛黃”“城管青”“交警藍”。無論天晴下雨,他們總會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或開展文明勸導,或清掃環境衛生,或維護市場秩序,合力維護著和諧有序、平安祥和的生活環境。

“美好房縣”。通訊員 供圖
房縣常態化組織干部職工開展交通勸導、衛生清掃等志愿服務活動,堅持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抓手,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到“共創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園”中來,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倡樹文明新風、培育文明鄉風,弘揚淳樸民風。
“社區經常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為我們講解文明交通、垃圾分類、消防安全等實用常識,引導我們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老城社區居民褚大姐高興地說,現在社區環境好了,鄰里關系也融洽了,大家生活更開心了。
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為加快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今年,房縣將以公共場所“六大不文明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為抓手,扎實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不斷將精神文明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