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慧)近日,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團隊憑借精湛技術,成功為一名66歲多原發肺癌患者完成第三次根治性手術。該患者于2020年至2024年間先后發現三處獨立原發性肺癌病灶,經醫院多學科協作診療(MDT)精準施治,三次手術均獲成功,目前患者恢復良好,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三次精準狙擊,破解肺癌復發難題
2020年,患者陳先生(化名)因體檢發現右肺下葉結節,經太和醫院胸部CT確診為早期肺癌。胸心大血管外科團隊為其行單孔胸腔鏡微創肺癌根治術,術后病理證實為肺浸潤性腺癌,患者術后3天即康復出院。2024年10月份,患者在術后隨訪時發現左肺下葉和右肺上葉新發磨玻璃結節,經MDT會診判定為第二、第三原發肺癌,團隊決定再次采用個體化手術方案完成病灶切除,于是在當年11月份進行了手術。在幾個月的康復之后,近日,胸心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郭家龍及其團隊為患者實施單孔胸腔鏡下肺癌切除術,完整保留健康肺組織,術后第三天即出院。三次手術標本病理結果均證實為獨立原發病灶,無淋巴結轉移。
多學科協作護航,創新模式顯優勢
面對多原發肺癌這一臨床難題,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聯合影像中心、病理科、呼吸內科、麻醉科組建MDT團隊,實現病灶早診早治;通過術前3D重建規劃、術中熒光胸腔鏡定位等精準外科技術,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肺功能。此外,團隊為患者定制動態隨訪方案,定期監測腫瘤標志物及肺部影像,確保治療全程規范化、個體化。
據了解,對于多原發肺癌患者來說,多次手術難度會越來越大,因為剩余的肺組織會越來越少,容易出現肺部嚴重感染甚至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且同側肺葉再次手術,解剖結構不清晰,肺葉和胸壁往往嚴重粘連在一起,會延長手術時間,可能引發肺漏氣,這就需要手術操作者有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操作技巧。
專家解讀:警惕多原發肺癌,規范診療是關鍵
“多原發肺癌并非罕見,其治療核心在于準確鑒別轉移灶與原發灶。”郭家龍表示,此類病例需長期密切隨訪,一旦發現新病灶,應優先考慮根治性手術而非姑息治療,醫生也會根據術前CT來判斷肺癌的不同類型,最終決定切除的范圍,為患者制定合理的分層診療策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