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郭軍)3月29日,“荊楚四季村晚”2025年湖北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暨竹溪縣2025醉美賞花季活動在蔣家堰鎮敖家壩片區千畝金燦燦的油菜花海中舉行,來自陜西西安、平利、安康等地的2000余名“老表”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啟動儀式現場。 溪榮梅 攝
在鄂渝陜三省交界的秦巴腹地,一座因《桃花源記》而得名 “武陵” 的小城——竹溪縣,正書寫著文旅融合的新篇章。竹溪縣通過“非遺活化 + 城市更新”雙輪驅動,堅持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的特色發展之路,將千年文脈與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動能,著力培育百億級文旅康養產業集群。
古戲臺上唱活非遺密碼
3月25日,暮色降臨,西關街武陵不夜城的華燈次第亮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黃彩萍身著戲服,在 “粉墨伊始” 舞臺上演繹山二黃經典劇目《四郎探母》。臺下觀眾席里,來自西安的游客張女士舉著手機錄制視頻:“第一次近距離看非遺戲曲,演員的水袖功太驚艷了!”

啟動儀式現場。 溪榮梅 攝
作為“漢劇之母”的山二黃,曾因傳承斷層,瀕臨失傳。近年來,竹溪縣創新“定向委培 + 校園傳承” 模式,與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合作開設專班,拿出41個事業編制吸引青年人才加入。
非遺活化不僅在劇場,更帶火了近600年的西關街。如今,作為武陵不夜城戲曲街區的主角——山二黃情景劇《武陵梨園情》,已迭代至3.0版本,融合全息投影技術,讓傳統劇目煥發新生。

啟動儀式現場。 溪榮梅 攝
夜幕下的武陵不夜城流光溢彩,361米長的街區,日均接待游客 5萬人次。“這里的業態設計很巧妙,既有非遺體驗,又有網紅打卡點,游客停留時間平均達4小時。”該縣文旅局局長喻泉源介紹,不夜城帶動就業2060 人,2024年春節期間創造近10億元消費額。
全域旅游串起生態游玩鏈
沿著竹溪河畔驅車南行,龍王埡萬畝茶園與黃花溝峽谷構成水墨畫卷。在海拔千米的茶園觀景臺,游客李建軍正體驗手工炒茶:“這里的負氧離子濃度是城市的20倍,喝茶都有回甘。”
作為國家4A級景區,龍王埡茶文化旅游區年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帶動周邊茶農人均增收8000元。
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南北狹長的竹溪縣,從北邊1884公頃的標湖森林公園、到南邊的46.8平方公里的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串珠成鏈,打造“森林 + 旅游 + 康養”綜合體。
在大石門仙暇小鎮,300 畝閑置苗木基地變身林下樂園,周末日均接待游客 3000人次。“我們開發了12項無動力游樂設施,節假日單日最高營業額突破15萬元。”景區負責人程琰介紹。
康養經濟催生產業新藍海
清晨六點,東門老街的煙火氣準時升騰。75歲的李文秀在 “秦家包子鋪” 早點鋪排隊:“10個包子、配一碗豆漿,這味道幾十年沒變。”
如今,這條500 年歷史的老街正在升級為文商旅綜合體,引入國內30余家非遺美食入駐,五月即將開業。
美食經濟與康養需求深度融合。竹溪縣挖掘 175 科 1316 種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出 40 道特色藥膳,打造“四季藥膳?康養竹溪”品牌。
在桃花島夯土小鎮,游客可體驗“藥膳 + 食療 + 導引” 的一站式康養服務。“我們與百草堂合作開發的中藥牙膏,年銷售額近億元。” 該縣招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

竹溪敖家壩片區油菜花海花開正盛。 郭軍 攝
文體旅融合持續釋放動能。陽春三月,竹溪迎來春季醉美賞花季,18萬畝油菜花海吸引八方游客 。同時,該縣每年常態配套舉辦的森林馬拉松、山地自行車賽等賽事,帶動周邊農家樂收入增長。
2024 年,全縣接待游客16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 70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67% 和 50%。數據印證著文旅產業的裂變效應,更深遠的變化在于產業結構的優化,文旅康養帶動農林牧漁、加工制造等關聯產業發展,新增市場主體1200余家。
“我們將持續深化 ‘非遺活化 + 城市更新’ 模式,力爭到 2027 年實現文旅康養產業集群產值突破100億元。” 竹溪縣委書記許慶一表示,竹溪這座秦巴森林康養旅居地,正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底、創新為翼,書寫著新時代的 "桃花源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