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萌)3 月 30 日,十堰市張灣區周家溝社區活動室里一片熱鬧景象,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光電工程學院、新能源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們正與社區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將艾草汁揉入糯米粉,捏皮、包餡、定型,一個個翠綠的青團在指尖成型。

制作青團。 通訊員 供圖
“清明吃青團不僅是傳統習俗,更寄托著對先人的追思。” 志愿者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將傳統文化與節日故事融入手工制作,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受清明的文化內涵。活動現場,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 “清明文化小課堂”,通過圖文并茂的 PPT 和趣味問答,向孩子們介紹清明節氣的由來、踏青插柳等傳統習俗。

傳播傳統文化。 通訊員 供圖
“原來清明節不僅是掃墓,還可以通過這些活動記住歷史、傳承文化!” 社區小朋友捧著剛做好的青團說道。社區居民王女士感慨:“這樣的活動既有意義又有趣味,孩子們在玩中學,比單純說教效果好太多了。”這場以 “我們的節日?清明” 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正是學院長期服務社區、開展愛心支教的生動縮影。自2021年學院與周家溝社區簽署共建“社區計劃”以來,學院多次深入周家溝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今年在各級團委的指導下,把志愿服務社區計劃延伸至“一老一小”,并把“暑期課堂”延伸至“周末課堂”。

引導青少年感悟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 通訊員 供圖
紅色基因深植少年童心
“同學們知道遵義會議為什么被稱為‘偉大的轉折點’嗎?”在 “遵義會議精神進社區” 專題課堂上,志愿者們創新采用 “故事 + 情景 + 互動” 模式:通過播放《遵義會議》動畫片段,再現 1935 年紅軍在遵義召開會議、挽救中國革命的歷史場景;志愿者正拿著紅軍長征路線圖,用互動問答為孩子們講述遵義會議的歷史,講述長征故事,讓孩子們理解 “堅定信念、實事求是” 的遵義會議精神,引導青少年感悟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在社區課堂上,志愿者們還多次帶領少年兒童學習“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等紅色精神,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紅色基因的種子。
專業特色賦能科普教育
依托學院專業優勢,志愿者們打造“硬核”科普課堂。學院志愿者利用物理實驗器材開展科普小課堂,通過簡易電路實驗、光學原理演示等互動項目,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探索科學奧秘。志愿者們根據學生年齡設計課程,為社區兒童開設 “光影魔術” 小課堂,利用三棱鏡演示彩虹形成原理,用太陽能光伏板制作簡易小汽車,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科學魅力。志愿者還多次帶領社區兒童走進學校參觀物理與演示探索實驗室,進一步提升少年兒童科學素養。
學業幫扶守護兒童成長
針對社區留守兒童學業輔導需求,志愿者們開設了“一對一作業輔導”和學科答疑專場。他們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為孩子們講解數學、物理、英語等學科難點,完成作業輔導后,志愿者還帶領社區兒童開展文體活動,提升身體素質。社區家長表示:“周末很多時候我們家長都要上班,并且有的做作業我們也輔導不了,很感謝這些有耐心有熱情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幫助我們解決了孩子的作業問題。”
生態實踐繪就綠水青山
結合“守水護水”環保主題,志愿者們聯合社區開展“碧水清流”行動,在社區河段內開展“大手牽小手守水護水”實踐,同時組織垃圾分類游戲,發放守水護水倡議書,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培養青少年環保意識。
社區服務織密民生保障
活動期間,志愿者分組開展“敲門行動”與夜間巡邏,為社區老人檢查水電煤氣安全;在社區開展反詐宣傳,通過案例解析提升居民防范意識。新能源學院學生黨員陳浩說:“通過入戶走訪,我們更懂得了志愿服務的溫度與責任。”
周家溝社區黨委書記汪安麗對活動成效高度認可:“高校資源與社區需求精準對接,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為青少年成長搭建了多元平臺。”
據悉,自2021年與周家溝社區結對以來,學院累計開展志愿服務超200場次,服務時長突破15000小時,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學院負責人表示:“學院將持續深化‘專業+志愿’模式,打造立體化志愿服務品牌,服務好社區“一老一小”,持續深化“黨建帶團建”模式,推動青年學子與社區雙向奔赴,為基層社會治理貢獻青春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