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黃木 沈航)野蔌山蔬次第新,椿芽先報一年春。時下正是清明時節,走進鄖西縣六郎鄉,萬畝香椿種植基地一片好“豐”景。紫紅鮮嫩的香椿芽綴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獨特的椿香,村民們穿梭林間采摘、裝筐、運輸,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六郎鄉通過品種改良、訂單農業與電商賦能,帶動全縣香椿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實現年產值超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活力。

采摘香椿。通訊員 供圖
該鄉地處秦巴山區,山地黃棕壤有機質含量高達1.5,為香椿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該鄉以品種優化為核心,通過母本提純、性狀測量等技術,將傳統香椿改良為“紅油香椿”,并采用“矮化密植”技術,使每畝種植密度提升至2000株,采摘期從40天延長至70天,畝產收入達5000元以上。
“今年合作社日均采摘量超3000斤,收購周邊農戶香椿5000余斤,每日發往北京、武漢、西安等地的鮮椿芽達2萬斤,產品供不應求。”鄖西縣百旺農業紅油香椿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德寶介紹,目前合作社已開發腌漬香椿、香椿醬、香椿茶等深加工產品,僅香椿醬年銷售額便突破百萬元,年產值達500萬元。
該鄉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訂單農業與電商銷售雙軌并行,解決農戶后顧之憂。合作社與全縣50個村、400余戶農戶簽訂保價收購協議,提供種苗、技術培訓及銷售渠道。
“栽一次采30年,每年忙2個月,收入比外出打工強。”該鄉木瓜園村村民樊錦昌介紹,種植5畝香椿,加上收購香椿,短短4天就收入3萬元。
電商直播為香椿插上“云翅膀”。網絡名人梅堃通過直播帶貨,單日銷售額突破10萬元,累計線上收入近百萬元。合作社還與電商平臺合作,日銷鮮椿芽超萬單,產品遠銷加拿大、荷蘭等國際市場。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該鄉香椿已形成育苗、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目前該鄉1000余戶農戶依托香椿產業增收,5個村集體年增收超2萬元。
據悉,該鄉將深化“產村融合、文旅一體”模式,建設種苗繁育基地,擴大精深加工規模,推動香椿產業向標準化、國際化邁進,讓“六郎香椿”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名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