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 高玲)霧繞青山枝葉綠,眾人背簍采茶忙。4月10日,晨光微露,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安家鄉神霧嶺茶場160多名采茶工人身背茶簍,穿梭在茶園間,熟練地采摘著鮮嫩的芽尖,茶園里一派繁忙景象。

茶農穿梭在茶園采茶。通訊員 鄒景根 攝
“我們按‘一芽一葉’和‘獨芽’標準采摘,確保原料優質。”鄖西縣神霧嶺茶場負責人徐明兵介紹,1斤干茶需要5.6萬粒茶芽。
一捏一提一放間,茶簍里已積起不少嫩芽。已經連續在神霧嶺茶場采茶20余天的徐禮嬌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茶樹上的芽頭,熟練地往上一提,放入茶簍。“每天能采鮮葉2斤多,一天收入200元左右,2個月采茶期下來,能掙1萬多元。”她笑著說,茶場提供食宿,來自全縣各地像她一樣的采茶人員有300多人。
鄖西縣神霧嶺茶場地處秦嶺南麓北緯33°黃金產茶帶,是湖北省高香型綠茶主產區之一。“茶園里不僅有防霜扇、殺蟲燈等設施,還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土壤養分、濕度等數據,精準調控灌溉和施肥,既節約成本,又提升茶葉品質。”徐明兵介紹,茶場還利用智能化生產線,加工出品質好、質量高的綠茶。

神霧嶺茶場忙碌的生產線。通訊員 鄒景根 攝
好山好水出好茶。良好的茶葉品質吸引外地客戶紛紛認種。在神霧嶺茶場,一塊塊印有茶園園主姓名、認種面積、茶樹品種、托管人及幫扶對象等信息的茶園認種標識牌在一壟壟蒼翠的茶樹間分外耀眼。
“茶園認領一年多來,都是在手機上遠程查看茶園情況,今天終于有機會來現場感受它們的生長環境了。”清明節假期,深圳的客戶鄭東星站在茶園邊開心地說,置身綠色海洋,體驗著采茶的樂趣,喝一懷親手采摘、炒制成的茶葉水,盡享靜謐時光。
據介紹,深圳、北京、武漢等地256名會員以每畝1萬元價格,認種茶園近300畝。
鄖西縣還以茶為媒,茶園變景區,走茶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在安家鄉神霧嶺村和田坑村,一些村民開起農家樂,實現家門口就業。安家鄉神霧嶺村村民劉邦明,在自家開起了農家樂。“每年春季采茶開始后,每天有四五桌客人,年收入10余萬元。”
一杯好茶,一靠原料,二靠工藝。除了深耕綠茶,鄖西縣還強化研發力度,開發紅茶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在澗池鄉下營村的鄖西縣七夕美人茶有限公司,干凈整潔明亮的廠房里,精制生產設備順著車間延展開來,充滿現代化氣息。
“我們聘請臺灣制茶大師、聯合湖北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攻克無氧真空發酵制茶核心技術,成功研發出9種紅茶產品。”公司負責人王華建介紹,年生產成品紅茶5萬斤。
一葉成一業,一業富一方。鄖西縣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茶葉)。近年來,該縣把茶葉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形成集茶葉標準化種植、茶園觀光、采摘制作、茶旅融合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目前,該縣已建成茶園4.2萬畝,產值近5億元,近萬人從事茶葉相關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