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慧)筆者4月24日從太和醫院獲悉,為緩解臨床手術用血供不應求的狀況,該院輸血醫學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術前深度單采自體儲血技術,緩解了臨床手術用血難題,同時也節約了寶貴的血液資源。
今年春節前,需要接受脊柱側彎手術的劉女士(化名)來到太和醫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療,該手術復雜,預計術中出血量大,手術備血需要至少6個單位的 A型紅細胞。受春節放假影響,我市血液中心血液供應不足,6個單位的A型紅細胞的手術用血申請對于輸血醫學科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
接到臨床用血會診請求后,輸血醫學科副主任彭娟查閱患者病歷與相關檢驗結果,提出了應用深度自體單采技術為患者分兩次儲存自體紅細胞6單位及2個治療量血小板+術中回收式自體輸血的用血方案。
術前一周,輸血醫學科團隊利用血液成分分離機為劉女士采集了自體濃縮紅細胞3個單位(相當于全血600ml),過程順利,用時僅1小時。4天后待病人恢復之后,再次采集自體濃縮紅細胞3個單位及1個治療量的血小板,術前復查其血常規在預估值范圍內。隨后,脊柱外科團隊順利完成手術,術中利用血液回收機將術中出血回收經過洗滌后回輸,同時回輸術前儲存的自體單采的紅細胞及血小板,劉女士的手術成功完成。
據彭娟介紹,傳統的貯存式自體輸血一直采集的是全血,但“全血”是未經成分分離的完整血液(含紅細胞+血漿+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等),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存在成分時效性缺失、單次采集量受限(≤400ml/次),無法滿足大手術的用血需求等特點。為解決這種“全血不全”現象,應用深度單采自體儲血技術可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采集人體血液中濃縮紅細胞和濃縮血小板,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病人體內。病人體外循環量小,一次性最多可以采集4單位濃縮紅細胞和1個治療量血小板,基本能滿足出血量1500ml以下的大手術,使患者能夠有足夠多的血液用于度過擇期的大手術或特大手術難關,從而有效緩解血液長期緊缺的現狀,并且可以避免輸異體血風險,術后恢復更快。深度自體采集具有一次采集量大的優勢,可減少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同時維持患者血容量穩定,刺激造血功能快速啟動,有助于術后恢復,安全有效。
據了解,深度自體采血同樣適用于稀有血型和交叉配血困難的擇期手術患者,既可避免因配血而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更是大大減少了輸血不良事件的可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