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鞠曉丹、江敏、彭歆怡)為深化跨學科實踐教學,幫助學生直觀理解人體奧秘,激發(fā)科學探究興趣,5月9日,十堰市茅箭中學開展了以人體生理與健康為主題的模型制作與展覽活動。此次活動將生物、物理、美術等多學科知識深度融合,為師生呈現了一場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生命探索之旅。

展覽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展覽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展覽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活動籌備階段,生物、物理、美術等學科教師組建跨學科指導團隊,共同研討活動方案。生物課上,通過動態(tài)演示與情景化講解,系統解析消化系統的食物代謝路徑、呼吸系統的氣體交換機制及泌尿系統的尿液生成原理;物理教師則引導學生將力學原理轉化為模型動力設計,例如利用活塞裝置模擬胸腔擴張與收縮的呼吸運動;美術課堂聚焦模型美學設計,從色彩搭配到立體造型進行專業(yè)指導。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幫助學生構建起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體系。
在模型制作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fā)揮團隊協作精神。他們巧妙利用廢舊塑料瓶、軟管、彩泥、氣球等材料,將奇思妙想轉化為一個個精巧的模型。消化系統模型中,用海綿模擬胃的蠕動,透明軟管模擬腸道的蜿蜒;呼吸系統模型里,氣球與塑料瓶組合成逼真的肺與胸廓,輕輕擠壓便能演示呼吸過程;泌尿系統模型通過水泵與管道的連接,直觀展現尿液的生成與排出。制作過程中,同學們不斷攻克技術難題,在實踐中提升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
展覽當天,學校內操場化身為充滿科技感的“人體科學展廳”。各種模型整齊陳列,涵蓋靜態(tài)結構模型、可穿戴式裝置及交互式演示系統,其中用橡皮泥精細雕刻的人體器官、在圍裙上彩繪的消化系統圖譜、能模擬生理活動的實體裝置等作品,吸引師生駐足觀摩。學生們化身“小小科普講解員”,結合模型運作原理,生動闡釋人體系統的協同工作機制,將復雜的課本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趣味科普,贏得陣陣掌聲。由學科教師與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審團從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美觀性等維度進行綜合評分,最終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
此次活動以實踐探索為紐帶,將生命科學教育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人體生理的探索熱情,更通過跨學科融合的創(chuàng)新形式,展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獨特魅力。未來,茅箭中學將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跨學科實踐活動形式,為學生搭建更多元的學習平臺,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