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棟 劉婷婷)仲夏清晨,馬家河畔晨練的居民絡繹不絕。水清如練,白鷺翩躚,垂柳拂過潔凈的濱水步道,勾勒出一幅人水和諧的生動畫卷。“以前繞道走的‘龍須溝’,如今成了家門口的生態會客廳!”在此生活了三十年的陳先生感嘆道。這番蝶變背后,是十堰市茅箭區2025年縱深推進文明河流建設的生動實踐。
宣講浸潤 水文明流淌入心
在五堰街道柳林新村社區,宣講員胡周怡以茅塔河治理故事為藍本,通過沉浸式影像展現“水清岸凈”的艱辛歷程。

河道治理宣講進社區。通訊員供圖
在二堰街道三堰社區,宣講員熊鵬的講述讓居民們屏息凝神:“百二河不僅是地理水流,更是承載城市歷史與生態文明的‘活態遺產’。”
在武當路街道路北社區,宣講員謝鵬從河道治理到全民參與,從生態修復到長效管護,用真實的案例展現了茅箭干群守護“一河清水永續北上”的決心與智慧。
2025年,茅箭區組建了一支“文明河流”宣講隊,宣講員用鄉音土語,將“守水護水”理念送入社區、小區、機關、鄉村。
志愿護水 紅馬甲守護碧波長清
泗河沿線,一群“紅馬甲”格外醒目。區委黨校聯合顧家村,以“清撿垃圾+宣教行動”雙舉措,扛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政治責任。

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通訊員供圖
百二河畔,華悅社區組織愛心托管班20名師生,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以實際行動守護河流的清澈和美麗。
馬家河畔,區城市文明創建中心帶領一支15人的志愿隊,正俯身清理河岸垃圾,并向散步市民發放愛水護水倡議書。“彎腰一次,河道就干凈一分”,志愿者王女士的樸素行動,帶動多名路人自發加入清理隊伍。
在中國水周、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節點,茅箭區通過開展節水護水科普宣傳“三進”、凈水清灘、潔美家園、垃圾分類等活動,動員廣大群眾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理念,營造全社會節水、愛水、護水良好氛圍,推動“文明河流”建設縱深開展。
觀察監督 全民共織護水網絡
在茅塔河岸邊,巡河員楊鳳梅臂佩紅袖章,手持鐵鉗巡河的身影十年如一日。每周她帶領隊員排查排污、清理漂浮物,用腳步丈量河岸:“發現問題就勸一勸、管一管,鄉親們都認這個理兒”。
自“文明河流”建設工作啟動以來,茅箭區構建起“三級河湖長+民間河長立體監管體系”,13名縣級干部、44名鄉鎮班子成員、56名村社書記分級擔任行政河長,吸納“兩代表一委員”、熱心市民,組建9支民間河湖長隊伍,不定期對茅箭區境內的泗河、百二河流域,以及黃蠟溝、戰馬溝、七里溝、桐樹溝等22條支溝就污水亂排放、垃圾亂傾倒等開展“文明河流”專項觀察12場次,出動觀察團成員70余人次。
潔美家園 小庭院書寫生態大文章
走進茅塔鄉廖家村集中安置區,村民霍曉東家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菜畦青翠,花木錯落,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灌溉小園,實現零排放。“咱家庭院上了區里‘清潔示范戶’光榮榜!”
2025年潔美行動從河道向人居深度延伸,《茅箭區鄉村美麗庭院建設二十條》,從布局、清潔、家風等五維度指導庭院改造;籌措資金建成畜禽廢水處理站,破解養殖污染難題,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開展“曬曬我家最美庭院”評選,帶動千余家庭爭創“庭院微景觀”。
曾經雜物堆積的燕林小區燕小院,在退休婦女程黎帶領下變身“共享花園”。居民們在此喝茶議事,院落“小美”聚合起社區“大美”。
文明河流建設帶來的不只是水清岸綠,更是群眾生態意識的深層覺醒。當清漂志愿者劉英“親子巡河”不輟,當小學生把節水畫作貼滿社區宣傳欄,當北京志愿者跨越千里送來節水妙招——這條流動的文明之河,正載著茅箭人的赤誠與擔當,奔向更加遼闊的遠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