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余荔 陳瓊)六月上旬,鄖西縣土門鎮六官坪村的黃皮椒大棚里,黑色除草膜在壟間蜿蜒鋪展,定植孔中鉆出的椒株已高出膜面半尺。該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金永梅半蹲埂邊,指尖輕捏椒枝示范:“從第一朵花往下抹側芽,門椒趁早摘,養分才夠幼果長!”身旁,農戶周邵彩攥著籃筐,邊抹芽邊將青亮門椒碼進筐——移栽20余天的黃皮椒,正迎來首輪管護關鍵期。棚外山影朦朧,棚內枝蔓舒展,一幅“科技護苗”的農事圖景悄然鋪展。

村民正在進行黃皮椒管護。通訊員供圖
這片由村民流轉20畝閑置地搭建的58座大棚中,黑色除草膜既抑制雜草瘋長,又鎖住土壤墑情。金永梅帶領的農技專班自椒苗移栽起便扎進田間,把“摘門椒+抹側芽”的管護流程拆解成“手把手課堂”。
“以前種玉米,一年到頭剩不下啥;現在守著棚子,一天掙80塊還學了技術!”周邵彩擦著額頭的汗笑言,實訓半月間,她從“種菜外行”練成“管護能手”,日均務工增收近百元。棚內每株從膜孔探身的椒苗,都刻著農技賦能的生長印記。
從零散地塊到規模基地,六官坪村的黃皮椒產業藏著“繡花功夫”。20畝土地流轉激活閑置資源,農技兜底打消村民顧慮,十余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學藝”雙豐收。“這批早熟黃皮椒上市早,訂單早就對接好了!”金永梅抬手抹去汗珠,話語里透著實干勁兒。土地流轉聚起合力,技術服務托住底氣,膜孔間蓬勃生長的黃皮椒,正串起村集體與村民的“增收鏈”。
如今,黃皮椒基地不僅鼓了村民腰包,更讓村集體經濟“活”起來。這抹從膜孔探身的“椒綠”,既映著六官坪村特色農業的生長軌跡,也勾勒著山鄉振興的務實路徑——在農技護航與產業深耕中,向著“黃金椒”帶動致富的目標穩步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