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 孟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6月9日,正值芒種時節,也是夏收夏種忙碌的節氣。在湖北省鄖西縣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農機馳騁,農人添力,一幅農技見效的“糧”辰“豐”景,為鄖西的“三夏”生產注入“智慧”力量。
清晨七時,湖北省鄖西縣香口鄉黃竹扒村的麥田已然蘇醒。三臺聯合收割機正以“品”字形編隊推進,機聲轟鳴中,麥粒如雨落倉,粉碎的麥秸均勻鋪灑田間,僅10分鐘,一畝麥田便完成收割、脫粒、入倉全流程。

種糧戶目睹機械代鐮嘆變遷。通訊員 孟瑩 攝
“一畝地能收800多斤,收割機剛退場,玉米播種機就進場,‘雙搶’無縫銜接。”種糧大戶鄭海濤站在地頭算起“豐收賬”:今年他種植的500畝小麥中,超85%實現機械化收割,每畝不僅減少約50斤糧食損耗,成本降低,更精準卡住玉米播種的農時節點。據了解,去年起該縣山地小麥實現全程機械化,傳統“半個月連軸轉”的夏收場景,已被“小型機械+人工輔助”的新模式改寫。

農機下田“搶”豐收。通訊員 孟瑩 攝
助陣夏收的“科技神器”不止于收割環節。村頭,移動式糧食烘干機正吞吐著剛收獲的麥粒。“新收小麥的水分在25%左右,而經過烘干環節后,基本控制在14%左右,不僅避免了霉變風險,糧食安全還有了保障。”縣農機中心副主任王相和介紹,該設備單次可處理7000斤小麥,效率較傳統晾曬提升90%以上,目前烘干服務已覆蓋香口鄉、店子鎮、上津鎮、關防鄉等周邊鄉鎮,為糧食安全再添一道“保險栓”。
趁晴搶收,連夜搶收,搶烘搶曬。鄖西縣大力推廣高效、智能、減損、增產的農機裝備,利用“黑科技”提升“噸半糧”生產能力,已投入各類農業機械3600余臺、農機手8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100余名,隨時奮戰在夏收一線。還組織農機維修服務隊2支,檢修各類農業機械一千三百多臺(套),全力保障“三夏”農業生產。
“三夏”既是夏糧歸倉的豐收節點,更是夏播夏管的無縫接力。田管落實得好,全年增產豐收才更有保障。
“村里稻田用的都是山泉水,水溫低,搶抓茬口十分重要。錯過了時節,就會影響米的品質和產量。”鄖西縣關防鄉沙溝村黨支部書記盧叢信說,村里500畝油菜收割后,就種了冷水稻,短短幾天,水田里已是綠油油的一片。
讓農民欣喜的不僅有油菜、小麥豐收的喜悅,還有訂單經濟帶來的新希望。關防鄉回龍村、一天門村、沙溝村冷水稻秧苗剛下田就收到了300多萬元的訂單,為農戶們吃下了“定心丸”。
田管有力,穩住糧食生產。為此,鄖西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氣象局提前做好春夏抗旱田管技術預案、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工作方案,開展抗旱保苗及查苗補苗11萬畝,防雜除草13.6萬畝,病蟲害防治面積6.2萬畝;在河夾、觀音、澗池等鄉鎮開展人工降雨作業6批次。實施夏糧強田管奪豐收行動、“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大力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
據了解,今年鄖西縣糧油種植總面積達39.16萬畝,其中小麥17.03萬畝、油菜9.65萬畝,目前油菜夏收已順利完成,小麥收割6月上旬可全面完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