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訊(通訊員 但興竹、宋剛)5月18日在安徽舉辦的2025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賽場上,來自湖北竹山的輪椅競速小將張園書寫了屬于自己的榮耀篇章。她以56.08秒的優(yōu)異成績,強勢摘得女子T53/54級400米金牌,為湖北省贏得本屆賽事的一枚寶貴金牌。從2023年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的銀牌得主,到如今在賽場上閃耀奪冠并劍指國際賽場,張園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蛻變。

頒獎典禮現(xiàn)場。 通訊員 供圖

榮譽證書。 通訊員 供圖
2004年出生的張園,因肢體殘疾與輪椅競速結下不解之緣。初次接觸競速車時,連控制方向都困難重重的她,在一次次重復的推把訓練中,逐漸找到了“向前的力量”。這份對速度的渴望和對突破自我的執(zhí)著,成為她逐夢賽場的起點。
從初登賽場的“新人”,到如今的“金牌得主”,張園的每一步進階都鐫刻著堅持的印記。2023年,她首次站上全國錦標賽領獎臺,收獲一枚銀牌,這是對她努力的肯定,也點燃了她更高的追求。2025年再度出征,張園不僅在女子T53/54級400米項目中奪冠,還在女子T54級200米、女子T54級100米項目中斬獲兩枚銀牌 ,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成長與蛻變。

訓練場上的張園。 通訊員 供圖
“當時覺得比較驚喜,因為第一次在全國錦標賽上拿了第一,同時覺得自己的成績沒有發(fā)揮出最好水平,心里暗暗下決意,希望下次能有更好水平。”談及奪冠時刻,張園難掩激動,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在她看來,這次奪冠既是新的起點,也是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張園坦言,“環(huán)境適應”是她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剛去安徽那邊風比較大,場地上風對競速車會有一定影響,比如順風逆風,而且每個場地硬度也不同,剛開始幾天適應的不是很理想,快到比賽的時候才找到一點感覺。”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復雜的賽場條件,張園沒有退縮,而是不斷調(diào)整,在比賽臨近時漸入佳境。

張園登上冠軍領獎臺。 通訊員 供圖
在教練崔彥峰眼中,這個20歲的姑娘有著超乎尋常的韌性和執(zhí)行力。盡管兩人合作不到兩個月,但張園總能將賽前叮囑的每個細節(jié)“精準落地”。“這次比賽把我們賽前所講的輕快頻率、每一把上推把質量都發(fā)揮出來了,比的時候特別輕松,人也很興奮,比的特別好。”崔彥峰對張園的表現(xiàn)贊不絕口。

張園與隊友。 通訊員 供圖
在張園的逐夢旅程中,“家鄉(xiāng)”是她最堅實的后盾和最溫暖的牽掛。從竹山的鄉(xiāng)間小路到全國賽場,父母那句“累了就回頭,我們在”的暖心話語,家鄉(xiāng)殘聯(lián)一次次飽含關懷的探望,都成為她在低谷時重拾力量的源泉。“有家人帶給我的動力,有家鄉(xiāng)人給的幫助,還有隊里師哥師姐和教練對我的關心,訓練上的教導讓我在一次一次覺得挫敗的時候重新給我動力。”張園滿懷感激地說道。

張園展示金牌。 通訊員 供圖
如今,張園的訓練本上寫滿了新目標:全運會、殘奧會。她深知,要在更高的舞臺上綻放光芒,必須對自己提出更嚴苛的要求。在她的“制勝法寶”里,對“細節(jié)”的死磕從未改變——推把的力度、彎道的角度、呼吸的節(jié)奏,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被拆解到“毫秒級”。“接下來的訓練中會更專注自己不足的地方,更注重細節(jié),希望和隊友教練爭取更好成績。”張園堅定地表示。
教練崔彥峰也對張園寄予厚望:“按照訓練計劃,對她的要求肯定會更高、更嚴,把細節(jié)做到更極致,接下來的全運會希望她為我們湖北省取得金牌,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去參加殘奧會,爭取這幾年我們把成績大踏步往上提高。”

市縣殘聯(lián)對張園進行慰問。 通訊員 供圖
帶著家鄉(xiāng)的期許,這位從竹山走出的輪椅競速小將,正以“不設限”的拼搏精神,在夢想的跑道上奮力疾馳,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不斷邁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