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克虎)“這次研學活動我親身體驗了收割油菜、用連枷打油菜籽、和同學一起調漆制作精美的非遺漆扇、參觀了十堰市博物館看到了課本里‘鄖縣人’頭骨化石、更了解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歷程……讓我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涵義、更感受到十堰‘仙山、秀水、汽車城’的魅力。”北京市大興區一中馬愉惜興奮地說道。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近日,北京市大興區大興一中和德茂學校120余名師生跨越千里來到十堰茅箭區,開啟了以“飲水思源茅箭行”為主題的沉浸式研學交流活動。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活動中,師生們體驗勞作,在泥土芬芳中建立對農業生產的敬畏;共制非遺漆扇,用傳統工藝創造兼具傳統韻味與時尚美感的文創作品;在“鄖縣人”頭骨化石前追溯人類起源;于武當山古建筑群模型里感悟道教智慧;透過南水北調工程展區理解生態擔當……“此次活動讓我體驗到了在北京體驗不到的生活,讓我們更加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奧秘。”德茂學校學生李寶兒感慨道。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研學期間,大興師生以“京腔水韻交響曲,飲水思源茅箭行”為主題,為茅箭師生帶來了一場高水準藝術展演。德茂學校金帆民樂團演奏的民族管弦樂——《好漢歌》氣勢磅礴;《紅高粱》以高亢的旋律展現了黃土地的豪邁與堅韌;大興一中師生演繹的京劇《二進宮》選段將梅派藝術與南水北調意象創新融合,水袖翻飛間流淌著京華古韻;十堰市重慶路小學的歌伴舞《如愿》,講述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壯美詩篇;由大興一中和十堰市實驗小學分別帶來的朗誦《京堰童心護源泉》和《我們都是守井人》展現了新時代少年們守護一江清水的責任與擔當。這場融合京腔楚韻的文化盛宴,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演繹,更是兩地攜手育人的藝術呈現。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自大興區和茅箭區建立協作關系以來,兩地通過“教育搭臺、文化唱戲”,累計開展干部教師交流400余人次,組織線上線下培訓3000余人次,締結9對教聯體協同發展。此次活動期間,兩地教育部門正式簽署《大興區?茅箭區推進學生研學實踐活動框架協議》。創造兩地教育協作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從項目援建到美育浸潤,教育協作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茅箭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余世洪表示,兩地將持續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教育資源,以藝術為媒、以育人為本,讓更多學子在行走的課堂中收獲成長,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培育心懷家國、德藝雙馨的時代新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