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楨楨 封彥青)在膽管、肝動脈、門靜脈交錯縱橫的肝門部,一旦惡性腫瘤悄然侵蝕,便如同在人體的“生命禁區”埋下危機。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腹腔鏡手術對技術要求又極高。然而,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團隊憑借精絕的腹腔鏡微創技藝,硬是在這片“外科手術禁區”上開辟出一條生命新通途。

多學科會診。通訊員供圖
近日,十堰市人民醫院連續完成多例高難度腹腔鏡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以“術前精準評估-術中極限操作-術后全程管理”的創新模式,實現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彰顯了其在肝膽腫瘤微創治療領域的硬核實力。
生命接力:68歲患者的重生之路
2024年11月,一向身體硬朗的范先生(化名)突然出現反復發燒半月余,精神狀態差并伴食欲下降等癥狀,當地醫院高度懷疑為肝門部膽管癌,建議轉上級醫院就診。面對這一“外科手術禁區”,患者家屬通過親友推薦,慕名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
在入院明確診斷后,肝膽胰腺外科副主任涂華華立即啟動多學科會診(MDT),組織放射科、磁共振科、麻醉科、腫瘤科等專家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決定實施腹腔鏡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手術當日,涂華華團隊歷時5小時完成腫瘤切除、區域淋巴結清掃及膽腸吻合重建。

檢查患者恢復情況。通訊員供圖
“術后第三天就能下床,兩周后肝功能恢復正常,體重增加了8公斤。”半年隨訪數據顯示,患者康復狀況良好,無腫瘤復發跡象。范先生感慨道:“醫生們的精湛技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與時間賽跑:44歲“小黃人”的生死時速
2025年3月,毛先生突發全身乏力、皮膚發黃、醬油色小便,體重在15天內更是驟降10斤。急診入院時,檢查顯示肝功能狀況非常差,綜合各項數據,醫生敏銳地判斷:肝門部膽管癌的可能性極大。
“患者來院時已出現膽道梗阻繼發肝功能損害,必須立即疏通,為后續根治手術創造生機。”涂華華回憶。面對如此兇險的病情,團隊當機立斷實施膽管穿刺引流緩解膽道梗阻癥狀,待肝功能改善后立即行腹腔鏡微創根治術。
手術中,團隊憑借對肝門部解剖的精準把握,在確保重要血管完好無損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腫瘤并完成膽道重建,出血量極少。術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動。出院時,毛先生和家屬對治療效果十分滿意,特意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從“禁區”到“通途”的跨越,微創引領精準醫療
肝門部膽管癌因腫瘤位于膽管、肝動脈和門靜脈等重要結構交匯處,手術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大出血或肝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手術難度堪稱肝膽外科的“珠穆朗瑪峰”。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恢復慢,而腹腔鏡微創技術雖優勢明顯,卻對術者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技術要求。“這就像在血管叢林中拆彈,既要徹底清除腫瘤,又要保護生命重要管道。”涂華華形象地描述。
作為鄂西北地區肝門部膽管癌治療領域的先行者,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始終勇立潮頭。自2015年開展開腹手術,到2018年獨立自主完成腹腔鏡微創手術突破,再到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秦仁義教授專家團隊深度合作,全面引入并踐行同濟醫院“嚴于術前 精于術中 勤于術后”的全流程一體化診療體系。這一系列高難度腹腔鏡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的成功開展,折射出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的技術積淀與創新思維,彰顯了其在肝膽胰腺外科領域的雄厚實力和創新能力,標志著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腫瘤微創精準治療領域已邁入國內先進水平。
涂華華表示:“從開腹到微創,我們不僅追求手術方式的革新,更注重治療質量的提升。每一臺高難度手術都是一次對生命禁區的攀登,而患者康復的笑容,就是我們心中最絢麗的頂峰風光。”未來,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將繼續深耕微創外科技術,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