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杜鵬)6月23日筆者獲悉,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前夕,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紅途引擎”汽車文化長廊變身生態文明課堂。110余個廢舊輪胎經學生彩繪,化作會“說話”的節能地標,工業廢料在此完成從廢棄物到教育載體的華麗蛻變。這一創新實踐,正是該校深度融合藝術設計、勞動教育與綠色低碳理念的生動縮影。
在長廊盡頭,2024級學生潘圣哲正用草綠色顏料勾勒輪胎上的齒輪紋路。“每道胎紋都是工業能耗的見證,彩繪時得把綠色理念‘刻’進去。”學生們將綠色低碳元素轉化為創意圖案,廢舊輪胎不僅成為藝術作品,更被改造成花壇護欄、路標指示牌等實用景觀,讓節能理念融入校園生活的每個角落。
近兩年來,黨委宣傳部、學工部、團委聯合設計學院,依托專業優勢構建特色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藝術創作-勞動實踐-低碳傳播”的協同機制,既讓綠色理念浸潤校園,又以藝術之力滋養鄉村文化土壤,賦予新時代勞動教育“專業賦能、文化鑄魂、生態育人”的嶄新內涵。
在北區田徑場,一條長達66米的武當太極拳彩繪驚艷亮相。學校立足十堰“武當文化發源地”優勢,將太極文化融入勞動教育。學生們深挖太極文化精髓,用畫筆詮釋剛柔并濟的美學,讓“低耗高效”的武當太極運動理念與綠色發展理念巧妙共鳴。這幅墻繪不僅成為體育課的文化背景,更推動武當太極教學與低碳理念傳播同頻共振。
該校特色勞動教育的影響力早已突破校園邊界。在竹山縣文峰鄉皇城村,學生結合當地文旅特色,創作“萬柿如意”“好柿發生”等柿子文化主題墻繪,用藝術筆觸勾勒鄉村振興綠色畫卷。正如2023級學生邱炳炎在實踐日記中所寫:“游客駐足墻繪前的瞬間,我讀懂了勞動的深意,它不僅創造視覺之美,更讓鄉村在守護生態綠意的同時,厚植文化之魂。”
截至目前,該校已在張灣區、茅箭區、竹山縣等10余個社區、鄉村開展綠色勞動教育。其中,“社區墻繪締造幸福生活”項目被十堰市 “五亮五共”活動作為典型事跡推介。
“從課堂、畫室到墻繪、彩繪,勞動教育真正成為連接知識與實踐的橋梁。”該校設計學院院長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勞動教育課程群,讓學生在實踐中既錘煉“設計+制作”的專業能力,更成為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者,厚植“勞動創造價值”的時代精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