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州新聞網訊 隨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家園 通訊員 羅建華

新316316國道
近日在基層采訪,問老百姓四十年的變化有哪些?得到的答案多是“交通方便了,生活好了”。
的確,四十年的交通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道路從“晴通雨不通”的泥土路到柏油路,從省道、國道到如今遍布成網的高速公路,從綠皮慢車到和諧號高速動車……無不折射著交通飛躍發展的成就。
隨州亦是如此,縣縣通高速、鎮鎮通等級路、村村通水泥路、老百姓出門抬腳上車,現代交通帶來巨大便利。途經隨州的漢十高鐵預計今年底通車,將會把隨州帶入更方便快捷的高鐵時代。
昔日一條“穿腸道”,今朝路路連成網
改革開放初期,316國道成為隨州連通外界的重要通道,那時還叫漢孟公路。今年已82歲,時任市公路段副段長的高級工程師李秀山回憶道:“當時的漢孟公路路窄彎多,沿著 水河走,穿過主城區?!?/p>
許多人將316國道比喻為一條“穿腸道”,貫穿隨州南北。1984年,316國道啟動改造,按照中央提出的“一寬二平三直”的標準進行改造。市交通運輸局退休干部周忠勤介紹,至此,隨州才有一條像樣的路。
據數據通統計,那時隨州(原隨縣)全境公路通車里程不足2000公里,晴通雨阻的公路里程占比達45%。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州交通迎來大發展,公路提檔升級,省道、縣道、鄉道大量建設。隨州通鄉鎮、總支的道路基本打通了,主要國道、省道、縣道等橋涵配套完整,不少路面還實現了渣油和水泥硬化。
2002年,隨州進入“高速”時代。隨州境內第一條高速公路——漢十高速開建,直接縮短了隨州與武漢的距離。之后,隨岳高速、麻竹高速等相繼建成通車。目前,隨州高速公路全里程達到32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每萬人擁有1.24公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3.3公里,躍居全省前列。
縣縣通高速后,從隨州城區到各個口子鎮,開車時間都在1個小時之內,也構筑了隨州與武漢、襄陽、信陽、荊門等地2小時交通圈,極大地提升了隨州交通樞紐的地位。
發展至今,全市瀝青、水泥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突破一萬公里,擁有6條國道,13條省道,453公里縣道和1523公里鄉道,路路互聯成網。
曾經一輛自行車,如今選擇多元化
1981年,湖北應城農民楊小運超賣萬斤糧,公社獎售給了他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他高興不已。
今年64歲的徐大國說,40年前,能有一輛“永久”或“鳳凰”,不亞于現在的奔馳、寶馬小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被外界稱為“自行車王國”。
后來,摩托車、電動車、小汽車逐漸多了起來,成為群眾出行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這些年,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富裕,小汽車駛入尋常人家。在通往鄉村的小路上,時不時就可以看到一輛小汽車。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之初,隨州所有客運、貨運車輛不足1000臺,只能通達武漢、襄陽等周邊城市?,F在,有各類客、貨運車輛15000臺,從隨州坐車可以到全國大多數城市。
2009年,隨州火車站東移,停靠隨州站的列車也不斷增多。尤其是動車組運行,讓隨州與外界互通更加便捷。而隨縣王崗通用機場的通航,讓隨州人實現了飛機夢。
這些年,交通改變最大的是農村。以往,村村只有一條曲折的土路,百姓出行基本靠走,物資進不去,產品出不來。隨著通村公路建設,“村村通客車”活動推進,隨州836個行政村都有了客車,不少水泥路修到了組、灣、戶。如今,我市通村公路里程達6915公里,村民出門抬腳就可上車遠行。
現在,人們出行選擇已不單單是自行車了,有自行車、汽車、動車等多元化選擇?!盎ヂ摼W+交通”正在滿足人們個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
40年,我們實現了從“用腳丈量”到日行千里的巨大變化,“說走就走,路不再長”,已成為現實。
以往出行數天數,現在看表計小時
在上海做生意的隨州人馮傳高清晰地記得,1993年剛到上海那會兒,從隨州坐班車下武漢,再坐船順江而下到上海,在路上得倒騰兩三天?,F在,隨州到上海,可坐大巴、客車、動車,最長也就20多個小時,最短的僅需 7時37分。“這變化是驚人的?!彼f。
出行時間的縮短,揭示著交通的巨大變化。
隨著道路升級,路網互通,隨州已進入武漢、襄陽等兩小時經濟圈,前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也更加方便。以往是紙短路長,現在路長時短。
2015年,漢十高鐵開工建設。該線路設計時速350公里,隨州段全長79公里,建成后,隨州到武漢只要40分鐘,到天河機場僅需 30分鐘,隨州步入“武漢半小時交通圈”。目前,隨州全段已經完成鋪軌,隨州南站正在建設,預計年底可通車。
1條高鐵、3條鐵路、3條高速公路、6條國道、13條省道等,構筑起隨州四通八達的干線主動脈,匯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推動專汽、香菇等產業蓬勃發展。
從主要依靠步行,到擁有第一輛自行車;從時速幾十公里的綠皮車,到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從長時間排隊只為搭上一輛公交車,到如今手機一開就能叫到網約車……隨州人出行的方式越來越便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