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錯落有致的太山村農家院落。(視界網程鵬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良英通訊員鮑亞忠程鵬
春節長假期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隨縣尚市鎮太山村,歡樂喜慶的氣息撲面而來。女兒墻、花格窗、大紅燈籠、朱漆大門、青瓦白墻……一座座整潔而富有鄉土味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
太山村是隨縣首批1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鄉村振興戰略怎樣落地實施?該村探索“三先三后”工作法,著力破解“主體”“思路”和“開局”三大難題,闖出一片新天地。
“先人后事”喚醒群眾活力
“鄉村振興,群眾是主體。不能喚醒群眾的活力和參與的積極性,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將太山村確定為首批先行先試示范村后,2018年3月至10月,隨縣黨委主要負責人先后6次到村調研,召開諸葛亮會,探討如何凝心聚力促振興。尚市鎮迅速組織宣講員隊伍,利用群眾晚飯后時間進村入灣,以“板凳會”、拉家常等形式開展宣講活動。“最初宣講的時候,我們也擔心群眾不參與。”曾多次來太山村宣講的團縣委副書記熊華昌說,“但隨著宣講活動推進,宣講內容越來越貼近村灣發展實際,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除了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戰略外,宣講隊還結合實際,宣講本村鄉村振興的實施目標、措施和步驟以及產業發展、文娛活動規劃等具體內容。“聽了宣講,我們心里亮堂了。”四組村民蔣守波說,“我開始明白鄉村振興不僅是干部們的事,自己的村灣還得自己建。”“24場宣講,將村民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點燃。”太山村黨支部書記駱俊說,現在大家參加村里各種志愿服務隊的熱情高漲,垃圾有人清、環境有人管、村里的事務大家都開始關心了……
“先里后面”筑牢發展根基
“鄉村要振興,基礎得先行。先把‘里子’做實,再圖外表靚美。”村民代表大會上大家形成一致意見:要先“里”后“面”。自去年8月開始,太山村著力實施“文明鄉風創建”和“基礎設施建設”兩大工程。
“我們以印發一份倡議書、召開一次動員會、選樹一批先進典型等‘八個一’活動為載體,開展文明新風評比活動。”駱俊說,活動成效很明顯,亂扔垃圾的人少了,主動清掃房前屋后的人多了;抹牌的人少了,健身的人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有了群眾基礎,去年10月,太山村開始全力實施改水、改路、改廁、改線“四改”工程,村容村貌迅速改觀。如今的太山村,徹底告別過去“雨天一地泥、空中蜘蛛網、污水四處流、垃圾撒滿地”的臟亂差舊貌,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戶污水匯入管網集中處理,家家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戶戶蓋起無公害廁所,房前屋后花草點綴……
該村邀請北京大美城鄉規劃設計院等單位對全村進行整體設計,編制《太山村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繪就一幅天藍、地凈、山青、水綠、村美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未來,我們將充分依托村灣里的山、水、田、園等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過得上好日子’為總目標,通過要素整合,將太山村建成美麗鄉村公園。”駱俊說。
“先易后難”打開一片天地
繪圖易,實施難。如何開好頭,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幾經商討,太山村村委會決定“先易后難”,從身邊小事做起,一步步打開局面。
2018年8月,一場轟轟烈烈的“八子”行動在太山村實施開來。全村男女老幼人人參與到“掃場子、除渣子、拆棚子、砍蒿子、清網子、碼堆子、分袋子、保面子”的行動中。78歲的黃楚英老人說,“八子”行動好記易行,大家都很積極,村里很快變得整潔起來。“八子”行動與自然灣的包裝改造相結合,通過示范帶動,村民們爭先恐后投入村灣改造。魏家灣成為該村房屋包裝改造示范點后,18家民房迅速統一風格完成改造。“村里提供國家項目資金1.5萬元,我自己掏1.6萬元,改造后的房屋美觀、結實,兒女回家過年直夸‘好’。”蔣守江是最早參與房屋改造的村民之一,他指著煥然一新的自家房屋說:“全灣改造完成后,我準備發展民宿,吃上旅游飯。”
一石激起千層浪,太山村良好的發展前景迅速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長期從事水果生意的隨州人金磊來到該村,結合原有的桃子種植產業,組建隨州嘉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中國農科院開發的“新黃金蜜”“金中冠”等新品種,實施300畝桃子品種改良計劃。“利用春節農閑時間,我們正在將老品種桃樹全部淘汰移除,天氣轉暖便可以栽種新苗。”桃園隆隆機聲中,金磊高興地向記者介紹,兩年后,這批桃子將進入豐產期,每畝至少可增收1000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