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廖娟娟 徐嘉蔚)近日,隨州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心胸血管外科多學科協同合作,依托國家高級胸痛中心平臺,應用ECMO技術,全力救治一名心跳驟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為患者挽回生命贏得生機。
12月6日上午9時許,家住市內某小區的44歲的李先生,居家時突發胸痛胸悶,倒地不起,家人慌忙撥打120求助,隨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接診后,醫護團隊訊速出診,緊急啟動綠色通道,并通知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等胸痛中心團隊成員奔赴急診搶救室待命。
患者到達急診醫學科后,突然出現意識喪失,心電監護顯示其發生室顫,急診醫學科副主任曹輔國迅速組織搶救,進行心臟電除顫并實施高質量心肺復蘇。同時,副主任汪群博、龔智焯醫師等醫護團隊在持續進行心臟按壓的同時,迅速開展了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深靜脈置管、床旁血液快速檢查以及心臟彩超等一系列搶救措施,確保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該患者發病急、進展快,病情危重。隨著治療的深入和相關病情資料的迅速匯總,最終確定發病的“元兇”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救治團隊果斷決策,在持續心肺復蘇爭取時間的同時,緊急啟動ECMO治療,為患者爭取寶貴的“續命”機會。
在向患者家屬解釋了病情并取得同意后,重癥醫學科主任周權帶領ECMO小組立即行動,急診科醫護人員負責持續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重癥醫學科ECMO團隊鞠濤、汪加朋、龍磊、章權副主任醫師負責建立體外循環管路,護士長廖娟娟,主管護師羅樂、陳斌輔助機器管路預充,分工協作、配合默契,成功克服了由于患者心搏停止、動脈搏動消失以及胸外按壓振幅對置管操作的干擾等重重困難;在超聲引導下以最快的速度實施了經皮股動、靜脈穿刺置管術以及下肢灌注管置管,18分鐘內VA-ECMO成功運行,患者呼吸循環功能暫時穩定,因長時間心臟停跳而放大的瞳孔也開始慢慢回縮,搶救工作初見成效。
然而,ECMO只能暫時替代心肺循環功能,要實現真正的救治,還需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血管,恢復血管有效灌注,減少心肌壞死,并降低后期并發癥的風險,這才是治愈的關鍵所在。經過多學科協調,重癥醫學科醫護團隊帶著患者及相關設備,包括呼吸機和ECMO緊急轉運至心臟介入導管室。醫院副院長王能親自上陣,帶領CCU主任童隨陽、副主任李豐偉立即進行冠狀動脈造影,15分鐘內,他們精準開通了堵塞90%的右冠狀動脈,并同時實施了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治療,有效保護了脆弱的心臟。
術后,重癥醫學科協調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外科等多個學科,制定了精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颊咝g后次日便出現了自主意識恢復的跡象,三天后,患者的心臟功能逐步穩定,在全方面評估后,ECMO和IABP機器被撤除。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凡兵、陳燦醫師協助仔細修復了各路外周血管避免出血。七天后,患者的呼吸和循環功能進一步穩定,成功撤除呼吸機。經過近10天的生死較量,患者的病情終于趨于穩定,順利轉出重癥醫學科,目前已康復出院。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逐漸年輕化,即使是ECPR,其成功率僅有不到三成,而李先生的成功救治,不僅展現了醫院團隊的技術實力,更傳遞了“團結協作、接力守護”的醫者精神。12月以來,醫院已經獨立開展此項高端技術成功救治危重癥患者5例,標志著我院重癥救治水平邁向新的高度,為今后更多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提供了寶貴經驗和信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