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通訊員李芊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是抗戰時期的漫畫之都。153位抗戰漫畫名家,豐子愷創作數量最多。”1月5日,軍旅畫家鄭化改做客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為廣大讀者主講《豐子愷的抗戰漫畫》,吸引了眾多漫畫愛好者。
軍旅畫家立志編寫一部抗戰漫畫史
“一個好的漫畫家也是一個思想家,漫畫就是紙上相聲,寥寥數筆引人深思。”鄭化改對漫畫的熱愛從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生于上世紀50年代,自1983年發表第一幅漫畫作品,1993年起任《戰友報》美術編輯,軍旅生活41年,他創作了大量軍旅漫畫,其中《戰士的足跡》榮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
鄭化改說,“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歷史是小記憶,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歷史是大記憶。在1931年—1945年14年抗戰期間,大批漫畫家以筆為武器,創作了大量抗戰漫畫,但目前中國還沒有一部抗戰漫畫史。”這讓鄭化改萌生了編寫一部抗戰漫畫史的想法。多年來,他從檔案館、圖書館等搜集了大量資料,并尋覓收藏民間的抗戰刊物。“這幅圖是我花一千多塊錢收藏得來……這本刊物是我花了一萬多元收藏得來。”講座現場,鄭化改展示的一幅幅珍貴照片,勾起了讀者對抗戰的記憶。
據鄭化改介紹,有153位卓有成就的漫畫家創作過抗戰漫畫,而以豐子愷創作數量最多,豐子愷在武漢期間也創作了不少作品。“武漢是抗戰時期的漫畫之都。”1938年武漢淪陷之前,《抗戰漫畫》《抗戰藝術》等雜志上都發表漫畫作品,黃鶴樓下整面石壁上也刻著巨幅《抗戰必勝》的宣傳畫。來武漢后,豐子愷在《抗戰文藝》雜志擔任編委,發表了《漫畫是筆桿抗戰的先鋒》文章,指出用漫畫宣傳抗戰,相對于文章的長處——一望便知,任何人都能看懂。
豐子愷是抗戰大后方中最杰出的抗戰漫畫家之一
“大凡提起豐子愷的漫畫,人們腦中往往會呈現出一些天真可愛的兒童或各種令人愛憐的弱小動物,以及平湖秋月,荷塘泛舟的影像。而抗戰時期,他的漫畫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配有長詩題詞,還出現了超現實主義漫畫。”鄭化改說,“豐子愷從1937年7月離別浙江桐鄉家鄉,到1946年7月離別他重慶居所‘沙坪小屋’。這9年間,不僅畫了難以數計的畫作,如《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抗戰兒子十年歸老父恭迎問是誰》等等,而且還出版了《漫畫的描法》《藝術與人生》等11本著作。可以說,豐子愷是抗戰大后方中最杰出的抗戰漫畫家之一。”
鄭化改特別介紹了一幅題為《轟炸》的作品。畫中一位正在給懷中的嬰兒喂奶的婦女的頭被炸飛,從頸部向上噴涌鮮血的她仍坐在凳子上給孩子喂奶。被炸飛的兒童玩具更增加了悲劇的氣氛,“豐子愷很多幅遭遇空襲的漫畫,向世人講訴這一個沒有空中優勢的農業弱國的國民,是如何被一個具有絕對空中優勢的工業強國的軍國主義者任意欺凌的。細品豐子愷的抗戰漫畫,可以看出其作品大都是從人類的同情心,對生命的珍愛這一角度去選題,而不是一味直接的謾罵和怒斥。
其中一幅豐子愷創作的、反映中國軍民俘獲兩名日本空軍飛行員的漫畫,就反映了豐子愷的當時的心境和立場,也正是在武漢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