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頭戰象》登臺國家大劇院 凌風 攝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高凱)1月10日,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上海木偶劇團出品的人偶舞臺劇《最后一頭戰象》登臺國家大劇院。
《最后一頭戰象》改編自沈石溪的兒童文學作品,講述經歷過戰爭的老象跟與它一同長大的少年,穿越雨林逐漸走向象冢,做最后的告別,非常觸動人心,擁有數量龐大的少年兒童讀者。
該劇導演何念當日表示,“這個故事最打動我的,是關于生命的探討。我想通過他們的經歷,讓大家重新思考關于生命、關于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特殊關系?!?/p>
在《最后一頭戰象》的舞臺上,大大小小的數頭亞洲象以等比例制作的偶“象”表現,成為舞臺上當之無愧的焦點。它們或滿場奔跑與村民嬉戲打鬧,或揚鼻戲水撲扇起大耳朵,或眨眼含情仰天嘶鳴,或不畏槍林彈雨義勇向前,舞臺上每個活靈活現的“戰象”背后,都有著操偶師的辛勤付出。

《最后一頭戰象》登臺國家大劇院 凌風 攝
操偶師刑懿介紹:“小象的操作,需要雙手雙腳同時著地,與同臺演員配合劇情來演繹大象的情緒情感,非常具有挑戰性。而大象,更是需要三名操偶師同時默契操控。”
舞臺上的戰象采用高科技和傳統制偶技藝,幾乎完全按照亞洲象等比例設計,以1:1制作的高達3.2米的巨型象偶?!皯鹣蟆蓖庑我矚v經多次修改,以碳纖維、鋁合金、鋼材料、藤條不同材質針對身體不同表演區間進行,并對大象的肌肉、骨骼、運動及結構進行分析,使其走到臺前足以“以假亂真”。
據悉,上海木偶劇團的設計和演繹團隊還親赴西雙版納,與大象親密接觸,觀察大象的情緒、表情和動作,反復練習。操偶師要在沒有任何語言和眼神的前提下默契配合,形成頭部與軀體的聯動,承重最重的操偶師肩膀甚至要承擔上百斤的重量。
《最后一頭戰象》不僅挑戰中國傳統制偶技術和舞臺制作極限,還融合了現代多媒體影像技術,以電影拍攝手法營造的恢弘大氣水墨質感的視覺呈現,磅礴震撼又意境悠遠的音樂效果給觀眾帶來驚喜。而一場舞臺上傾瀉的“大雨”更是令人驚艷,連同一幕幕震撼感人的畫面完美契合,將演出推向高潮。
據悉,《最后一頭戰象》演出將持續至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