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北省政府網發布了兩則批復
↓↓↓

▲湖北省政府網截圖

▲湖北省政府網截圖
批復中提到,原則同意《荊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年)》、《鐘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2-2030年)》。
荊門是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屈家嶺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產豐富。鐘祥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文化遺產十分豐富。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保護規劃》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綜合調控作用,按照《保護規劃》確定的目標,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有效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和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荊門:
要依據《保護規劃》切實保護好屈家嶺遺址、龍王山遺址以及文峰塔、陸夫子祠、龍泉書院、魁星閣等古建筑,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要結合歷史城區內的人口疏散,加強環境更新與改造,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歷史城區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鐘祥:
要依據《保護規劃》切實保護好明顯陵、崔家臺遺址、馬家寨遺址以及文風塔、元佑宮等古建筑,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要結合歷史城區內的人口疏散,加強環境更新與改造,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歷史城區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批復還提出:構建合理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按照《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的規定,切實建立“紫線”管控制度,并在《保護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保持縣門坡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格局,增強歷史文化街區的基礎設施承載力,改善居住環境條件。要嚴格控制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與文物保護無關的建設。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盡快修繕瀕臨破壞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消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的安全隱患。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突出與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
下面
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
↓↓↓
荊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荊門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因“荊楚門戶、江漢要沖”而得名,歷史悠久,遺址眾多,名人輩出,共同構成荊門底蘊豐厚、特色鮮明的文化資源寶庫,且有著極其廣闊的開發前景和潛在經濟效益。
根據荊門市城鄉規劃局發布的《荊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荊門是以多時段、多類型的歷史文化遺產為載體,以山環水繞的秀麗風光為依托,以屈家嶺文化、驛道文化和象山文化為標識,獨具荊風楚韻的歷史文化名城。并將規劃定位確定為: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與現代農業綜合展示區、鄂中荊楚文化的重要傳承地、荊襄古驛道文化的歷史縮影、象山文化的體驗區。

▲圖片來源:荊門市城鄉規劃局官網
保護規劃確定荊門市域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三廊六區一圈層”。
三條遺產廊道:荊襄古道廊道、漢水文化廊道,荊山-大洪山景觀廊道;
六個文化片區:荊山堡寨文化片區;大洪山堡寨文化片區;紀山楚文化片區;漳河景觀片區;京山紅色文化片區;屈家嶺原始文化片區;
一個名城文化圈層: “荊門-鐘祥”名城文化圈。
鐘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鐘祥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具有6000年的文明史,27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邊畈遺址發現地,楚文化發祥地,傳世名曲《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的發源地和明世宗嘉靖皇帝發跡地,1994年1月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楚文化,造就了楚辭文學家宋玉、楚歌舞藝術家莫愁女等一批在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明嘉靖皇帝曾發跡于此;境內文物眾多,構筑了全國最大的單體帝陵---明顯陵和氣勢恢宏的明代建筑群。有“大地博物館"美稱,保存有楚王放鷹臺,明顯陵、元佑宮、興王府、文峰塔、少司馬坊、聽雪樓、宋玉井、郢靖王墓、梁莊王墓、岳懷王墓、常寧公主墓、善代公主墓和范氏一品夫人墓等。
2018年9月28日,鐘祥市政府網發布了《鐘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2018修改)》規劃公示。

▲圖片來源:鐘祥市政府網
其中提到:
●為保護鐘祥“一江兩湖、山水抱城”的總體格局,減少城市建設對鐘祥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提出“將城市輕輕的放在山水之間”的理念,沿襲“負陰抱陽”的城市風水格局,將城市組團和生態核心通過景觀大道和綠楔水脈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塑造顯山、露水、見林、透氣的山水林田城的有機融合體。
●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充分結合莫愁湖、鏡月湖、護城河等城內水系以及松林山等自然山體,補充12版總規缺失的生態修復方面內容,提高城區的綜合承載能力。
●結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及城市用地布局調整需要,對城市交通路網進行了優化,將“七縱十橫二環”的路網結構修改為“四縱五橫二環”。增加一個公交站場,強化公交優先。根據近5年來鐘祥城區機動車增長情況調整社會公共停車場總建設規模,將社會公共停車場總建設規模從17.88公頃提升至36.53公頃。
來源:湖北省政府網、荊門市政府網、荊門市城鄉規劃局、鐘祥市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