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朱惠通訊員黎敏
他承擔了所有家務,還幫負責環衛工作的媽媽清掃街道;她肢體殘疾,仍主動幫同學分發作業、打掃教室;他們成立“紅色巡講團”,每一位成員都是紅色精神傳承人……1月11日,漢陽區對50余名“跟黨走的新時代好學生”進行表彰。
漢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開創“互聯網+”德育新路徑,搭建漢陽紅色德育大數據平臺,讓紅色基因滲入時代新人的血脈中代代相傳。
紅色班會課線上共享
武漢第三寄宿中學的班會課,從武漢長江大橋入手,運用視頻、照片、采訪等多種形式,反映國家建設成就,學生們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武漢市第二十三中學的班會課,通過介紹古代、現代的勞動成果,解讀工匠精神的實質,并發起學生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弘揚工匠精神”;而鐘家村小學的班會課,則通過舞蹈、情景劇、合唱、競賽等方式,讓學生認識“民主”的實質,增強其民主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
一堂堂紅色主題教育課程班會,不僅在漢陽區各中小學的教室里開講,還被錄制成視頻,上傳至漢陽紅色德育大數據平臺,學生、教師、家長皆可進入公眾號觀看,有的班會課獲點贊高達2.8萬次。
漢陽區教育局局長劉平華介紹,漢陽區還開展了讀講紅色經典、傳唱紅色歌曲、繪制紅色畫報、制作紅色宣傳片等“傳紅色精神”系列評比活動,全區有2.5萬名學生和家長參與,上傳作品近8000件,作品最高獲得1.5萬次點贊。
“紅色主題教育不是簡單的傳統教育,應與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藝術教育等相結合,提升到紅色文化教育的高度。”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愛國表示,德育特色品牌創建也是均衡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以文化之長,補資源之短,推動區域教育整體全面發展。
小學生巡講團線下開講
一年來,漢陽區共43所中小學職校全面參與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并開發《知音漢陽紅色接力》紅色主題教育系列課程,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紅色故事大王哩。”鐘家村小學聯合學區“紅色巡講團”第二任小團長方一哲說,巡講團在學區里畫了一個紅色的圓,這圓里有老師有學生,有誠信有友善,有祖國有家庭。
鐘家村實驗小學二年級3班的蔡雅琪同學的曾祖父蔡以忱參加過秋收起義。“我的曾祖父身體力行、倡導踐行的紅色家風,在我家一代代傳承下來,那就是‘愛國愛家、勤儉節約’。”“故事大王”還有被評為2018年度“漢陽好人”的董沖同學,在2016年全國冠軍賽暨里約奧運會選拔賽上獲得200米自由泳銅牌并順利入選奧運陣容的艾衍含同學,代表中國隊出征土耳其參加世界國際跳棋錦標賽的戎成瑛同學,積極參加“幕天捐書”項目的社會公益活動踐行者高瞻同學……“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漢陽學子塑造著屬于自己的角色,書寫著自己的成長傳奇。”漢陽區教育局黨委書記郭均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