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字八方共平安,昭君遠嫁去和蕃,
長安西域連一體,骨肉情緣割不斷。
王昭君(約前52年—約前15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晉太祖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選入宮,成為宮女。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時為匈奴單于的呼韓邪第三次朝漢自請為婿,王昭君奉命嫁與其為妻,號為寧胡閼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師,后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冢”。

昭君出塞后,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從此,漢匈兩族團結和睦,60年無戰事,“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她與她的子女后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加強了漢族與匈奴之間的民族團結,符合廣大漢族和匈奴人民的利益。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她讓一個太平盛世,在那一片不寧靜的天空中漫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