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尖》到《風味原產地》,中國美食紀錄片如何滿足“外國胃”
【環球時報記者 徐劉劉】魚飯、腌蟹、生蠔、牛肉丸……《舌尖上的中國》(1、2季)《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新作《風味原產地·潮汕》,今年2月通過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播出之后,《洛杉磯時報》美食編輯就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起紀錄片中的美食:從腌蟹到海藻,更將魚生稱為日本生魚片的元祖。其實中國一直是外國“吃貨”心中的天堂:英國廣播公司(BBC)曾拍攝美食紀錄片《發現中國:美食之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王牌美食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推出過《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四川特輯,韓國“吃貨”大叔白鐘元直接把《街頭美食斗士》第一集搬到成都。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的美食紀錄片也吸引著他們:從《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到《老廣的味道》《味道云南》,再到最新這部《風味原產地·潮汕》。就中國美食紀錄片海外影響力等話題,《環球時報》記者近日采訪了《風味原產地》制片方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經理朱樂賢。
環球時報:《風味原產地·潮汕》是如何被網飛選中的?
朱樂賢:Netflix是專門播出長視頻的平臺,此前沒有制作和采購過短視頻。我們在跟Netflix中國區內容采購負責人推薦紀錄片時,“順便”推薦《風味原產地·潮汕》,當時他們就很感興趣。Netflix看了三集樣片后,就拍板決定要引進。這是他們引進的第一部中國系列紀錄片。Netflix不會對外公布播放數據,不過從他們的評估維度來看,比如觀看完成度、各個國家收看率等,都是“超過預期”,尤其是在非中文地區。這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美食是一種世界語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