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炯宗和他的烙畫作品。(通訊員余健兵 攝)
記者毛敏 通訊員余健兵 肖佳莉
小小一支火筆,方寸之間花開富貴、虎虎生威,花鳥蟲魚相映成趣,這是烙畫的魅力。
烙畫,也稱燙畫、火筆畫。據說,始于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烙畫不僅有中國傳統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寒冬臘月,來到孝南區供電公司退休職工郭炯宗家中,濃厚的烙畫藝術魅力讓人如沐春風。
今年已是94歲高齡的郭炯宗老人,1986年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電烙畫和詩歌的藝術創作中。他的作品享譽中外,先后榮獲過“青花杯·中國傳統文化最高成就獎”、“世界書畫藝術名人”、“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等榮譽。
1952年,郭炯宗在湖北省第七放映隊做放映員。由于電影隊的工作需要,他經常從事畫報及幻燈片的制作和宣傳,撰稿和繪畫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時肯定想不到自己晚年還有機會潛心鉆研烙畫,但年輕時從事文化工作的經歷,為我退休后做烙畫打下了基礎。”郭老回憶起當年那段歲月時說,有一次在武漢放電影期間去黃鶴樓游覽,看到烙畫藝術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從那時起決定學習烙畫。
1958年,郭炯宗下放到農場工作,白天從事勞動,晚上休息時也會堅持練習繪畫。直到1975年回到孝感,分配到當時的孝感縣電力局上班,老人又和電結下緣分。他發現電流不僅能點亮萬家燈火,也可以作畫,這一下子點燃了他學習電烙畫的熱情。
然而,僅憑熱情是遠遠不夠的,練就扎實的電烙畫技術,還需要持之以恒地練習。“我喜歡探索和鉆研,最開始是把別人畫好的作品拿來臨摹,慢慢就熟練了。”郭炯宗介紹他當初學習電烙畫的經過,一部《芥子園畫譜》不知被他揣摩了多少遍,直到書都被翻爛。
烙畫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磨練精巧的畫功,更需要觀察奧妙的大自然。1986年郭炯宗退休后,他決定遍訪祖國的山山水水,吸取藝術的營養。
料峭寒春,他去東湖梅園領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神韻味,因此他烙的梅花,魅而不驕、傲然挺立;酷熱夏日,他去焦湖賞萬畝荷花,感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清爽綠意,所以他烙下的荷花風動可愛、亭亭玉立。就這樣,郭炯宗的烙畫得到了國內外一致認可。
1992年,全國第二屆農運會在孝感舉辦,由郭炯宗創作的以“董永和七仙女”為主題的巨幅烙畫《情系孝感》,被組委會選為新聞發布中心的背景墻并做永久收藏。這幅烙畫獲得了國家領導和中外記者好評,郭炯宗也就在這個時刻開始名揚四海。
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時,郭炯宗被邀請赴深圳參加書畫展開幕式。1998年他攜烙畫《虎威》赴泰國參加“世界華人藝術大獎賽”獲金獎。1999年在慶祝建國50周年時,他應邀進京到釣魚臺國賓館參加百名將軍畫展。
因烙畫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郭炯宗的烙畫遠近聞名后,也成為了拍賣會上的焦點。多年來,他用自己的烙畫拍賣獎金相繼資助了10名貧困學生上學,他們有的已經大學畢業,有的還在上高中。
“我不覺得自己做了什么偉大的事,這都是應該的,我只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說到多年來資助貧困生上學的事,郭老輕描淡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