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省商務廳發布2018年年度外貿數據。去年,我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達到10.2億美元,同比增長3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5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位,總量居全省第8位。其中進口2.58億美元,同比增長68.8%,增幅居全省第4位;出口7.63億美元,同比增長21.2%,高于全省9.4個百分點。
“報表就是晴雨表。”外貿進出口總額的穩步增長,表明我市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已從新舊動能力量“博弈”的“舊強新弱”,轉變為新舊趨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強舊弱”加速發展。去年,全市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穩步提升,均比2017年增長50%左右。無紡布制品出口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存量變革”依然精彩,發揮了巨大作用。
“歲月不居,體會已存。”2018年,立新公司董事長付立新又創造了一句名言:“任憑風吹浪打,我心巋然不動。”這一年,立新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堅定信心、智勇雙全,把“危中尋機”變成了生動現實,讓國外市場持續成為自己的“主場”和“淘金場”,全年完成外貿出口8600萬美元,比2017年凈增24.9%。
“貿易爭端是一場冷水浴,讓我們不要浮躁驕妄。”與付立新一樣,我市絕大多數外貿企業保持了一顆堅定的心,把與國家同頻共振作為“最大的商道”,努力鞏固歐美市場、積極進軍“一帶一路”,實現了逆勢上揚。新藍天憑著國內最大有機硅生產基地這塊“金字招牌”,不斷發明創造,使批量交聯劑、偶聯劑等新產品暢銷歐美、亞洲等地,出口額同比增長近40%。綠色家園加快擴規裂變,搶占國際市場高地,環氧新材料系列產品持續涌出國門、流向世界。出口集群化、區域化已然形成。仙桃工業園去年實現出口交貨值1.3億美元,同比增長50%。僅摩擦一號就完成4500萬美元,同比增長60%。絲寶、富士和、六豐、京濱、恒天嘉華等一批企業也為干河、龍華山、沙嘴、彭場等鎮辦場園的出口創匯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越到緊要關頭,越要精心呵護、傾力賦能。”2018年,我市幫助包括出口大戶在內的企業提供過橋續貸5.5億元,降低企業成本8億元,新增信貸投入30億元,讓企業輕裝上陣,筑牢了外貿出口和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去年,商務部認定我市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評定我市為“中國醫用非織造布生產出口基地”。全市優勢產業集聚度更高、鏈條更長、含新含金量更足,產品出口更有磁力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