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報訊(記者彭翠楠、通訊員陳衍民、程琴利)“昨天突然感覺胸口不適,在家里休息了一晚上,仍然沒有好轉,請幫忙檢查一下。”3月28日中午1點多鐘,仙桃市通海口鎮柳李村村民文福漢急匆匆來到村衛生室,村醫使用數字式心電圖機為他做檢查,3分鐘后,仙桃市人民醫院的遠程心電診斷報告單就在村衛生室的打印機上出現,顯示其ST段抬高。村醫建議文福漢馬上去市人民醫院住院診療。
這是仙桃市開展市域內醫共體建設帶給村民的實惠。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遠程心電診斷中心主任楊亞莉介紹,自開展遠程心電檢查以來,已有156名隱患病人在家門口及時診斷后得到救治。
2018年1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通海口中心衛生院及所轄24個村衛生室為成員單位,試點醫共體建設。市第一人民醫院相關科室與鎮衛生院業務對接,全面開通遠程會診,村衛生室與鎮衛生院系統實現診療信息互聯互通,以鎮衛生院為中心,規范向市一醫院和村衛生室上下轉診。同時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在村衛生室就診,診療費提高到10元,其中患者支付1元,門診例均費用控制在20元以內,患者自付40%;患者在鎮衛生院就診,支付一般診療費3元,門診例均費用控制在80元以內,患者自付50%;在鎮衛生院住院實行按人頭付費,非手術病例例均費用控制在1700元以內,患者自付不超過300元;手術病例例均費用控制在3000元以內,患者自付不超過500元。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實現了鄉村患者享受三甲醫院醫生優質診療、村鎮醫療機構高比例報銷的雙重福利。
試點實施第一個月就取得了明顯成效。對比同期,試點村鎮醫療機構藥占比由原來的33%下降至28%,門診輸液病人減少了420人次。村鎮兩級共增加醫保基金24.2萬元,其中村衛生室增加7.8萬元,鎮衛生院增加16.4萬元。
仙桃市衛健委副主任張新介紹,據測算,通海口鎮醫共體建設完善后,全鎮全年增加醫保基金291.6萬元,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增加醫療基金4374萬元,這意味著大量的鄉村患者在“家門口”就得到了便捷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