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縣城新姿
圖為:氨基酸生產企業新生源
圖為:杯茶一體,方便飲用。美靈寶杯茶企業引領了一場快茶革命。
...">

圖為:縣城新姿

圖為:氨基酸生產企業新生源

圖為:杯茶一體,方便飲用。美靈寶杯茶企業引領了一場快茶革命。

圖為:金安紡織生產線

圖為:葡農采摘公安葡萄

圖為:崇湖濕地美景

圖為:北閘風光
湖北日報訊 隨著蒙華鐵路與沙公高速即將建成通車,加上已建成的荊州長江大橋與江南高速,公安縣城及周邊地區已被荊州市納入中心城區“江南版塊”規劃之中,而且產業發展也被納入荊州開發區“一區多園”整體統籌。建設“荊州城市副中心”成為公安縣域發展的重新定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公安縣高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旗,始終堅持“產業為魂”的發展理念,不遺余力推動產業發展轉型——
聚焦綜合實力 主要指標展現“公安現象”
五年來,公安縣主要經濟指標喜人,增幅連續四年超過省、市平均水平,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工作進位顯著單位”。
2016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226.97億元,是2011年的1.68倍;地方財政總收入15.7億元,是2011年的1.94倍;固定資產投資270.65億元,是2011年的2.6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53億元,是2011年的1.97倍;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390元、15445元,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1.28、2.1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26.5:43.8:29.7。
數據體現實干,榮譽折射擔當。公安人有闖勁敢創新,民營經濟非常活躍,上世紀末就有2家上市公司,現在有164家規上企業,凱樂科技、新生源、長江醫藥、索瑞電氣、金安紡織、湖北車橋等8家企業稅收過千萬元,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家,被稱作為“公安現象”。
成績來之不易,得益于措施得力:
工業優先。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塑料新材、生物化工、包裝造紙、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競相發展,第二產業比重五年提升3.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產值實現翻番。
農業轉型。家庭農場583家,專合組織763家,葡萄、橘柚桃、小龍蝦等特色種養業面積達到全縣種養面積的50%。省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56家,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三農”工作連續5年進入全省20強。
服務業提質。生態旅游、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外貿出口突破1億美元。北閘、三袁景區分獲國家級和省級水利風景區,葡萄節、帳蓬節、龍蝦節、桃花節等特色活動帶火鄉村旅游,第三產業GDP占比首次超越第一產業。
聚焦供給側 構建轉型升級的“公安模式”
公安縣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市重大改革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體制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探索工業轉型的“公安模式”。
——抓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發展方式重大轉變,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淘汰落后產能,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二次招商、二次創業;縣城控房價、穩地價,鄉鎮去庫存、改舊城;實施“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行動,不斷提升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補齊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短板。
——轉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廉潔高效政務環境。創新事中事后監管方式,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創新創業提供平等機會和創造空間。把產業理念融入政務服務全過程,厚植政府、市場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環境。
——促發展。以青吉工業園納入荊州開發區“一區多園”為契機,加強園區建設,擴大招商影響力,突出工業主體地位,做優存量、做多增量、做大總量。
突出工業強縣主導向。公安縣六大產業中,汽車零部件、塑料新材產業納入全省重點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全市第一。繼培育凱樂科技、湖北車橋上市后,又培育新生源、索瑞電氣等4家企業與上市公司資本重組,30家企業掛牌三板、四板市場,形成資本市場的“公安板塊”。
突出招商引資主抓手。打好荊州開發區“國家級”金字招牌,擴大招商引資影響力。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經費保障、綜合獎懲等政策機制,掀起全縣招商引資熱潮。“四大家”負責人帶頭走出去,全縣16個招商小組一月一考評、一月一公示,年終結硬賬。今年招商引進了投資90億元的循環造紙項目等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
突出園區建設主陣地。推進工業園區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商務配套服務區、中小企業孵化園、標準化廠房建設,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改善投資便利化服務。探索開發區“區鎮合一”體制改革,城區重點園區規劃2至3個產業,鄉鎮園區規劃1至2個產業,打造同類產業高度集聚、差異產業錯位發展的現代工業平臺。
突出創新驅動主動力。樹立“以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論英雄”的導向,引導企業擴大技改投入,爭創“國字號”品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多層次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率先在汽車零部件、塑料新材產業建立產學研用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聚焦“天花板”探索現代農業的“公安路徑”
公安縣是傳統農業大縣,面對農業價格、補貼和庫存三塊“天花板”,全縣突出市場需求導向,以綠色安全為支撐,加快發展市場農業、規模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業,探索農業現代化的“公安路徑”。
——推進規模化經營。抓住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機遇,以村組為單位創立勞務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和資本合作社,大力引進市場主體進農村,推動“資本+市場+科技+土地”模式創新。全縣每年列支專項經費300萬元,用于獎勵農村土地流轉,全縣流轉土地42萬畝,流轉率35%。規模化種養面積18萬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25萬畝,特色水果面積30萬畝。其中葡萄種植11萬畝,產值15億元,占據全省“半壁江山”,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大縣”。
——推進標準化生產。推進農業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培育出“晶涼田”葡萄、公安牛肉、章田寺大米、陸遜湖甲魚、卷橋柑橘等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全縣通過“三品一標”認證67個,打響“晶涼田”葡萄品牌,公安牛肉、陸遜湖甲魚等多次獲得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雙港蛋品年出口創匯1500多萬美元。
——推進產業化發展。積極探索農業“接二連三”新路子,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鏈重構,向現代食品工業轉型升級。整合使用省級農產品加工業調度資金、縣域經濟發展調度資金9800萬元,引導雙港畜禽、新裕農業等2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品牌創建。縣財政出資1000萬元升級改造農村網格化平臺,引進農村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實行農副產品網上銷售。美靈寶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電商銷售“快消茶”5580萬元,居國內茶葉電商銷售前列。
聚焦“醉美公安”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公安品牌”
堅持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突破產業分工界限,推進農旅結合、文旅融合,全力打造公安全域旅游品牌。
——推進農旅結合。圍繞特色農業,編制埠河鎮葡萄主題公園、章莊鋪鎮稻田彩繪公園、淤泥湖現代農業公園等規劃,傾力打造“一鎮一品、一月一節”旅游品牌,連續舉辦七屆葡萄交易會、三屆黃山頭帳篷節、三屆智者故里桃花節、三屆閘口小龍蝦美食節等系列活動,推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農耕體驗等新業態發展。
——促進文旅融合。挖掘三國文化、智者文化、三袁文化、紅色文化、水文化資源,將文化與旅游結合,打造文化旅游景點。精心打造三袁家規家風展示館、三袁墓、南平文廟紀念館、毛家港智者故里、荊江分洪區歷史展示館等旅游景點,傳承發揚三袁傳說、公安民歌、公安說鼓子、公安道情等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
——完善旅游要素。不斷提高旅游供給水平和游客滿意度,加快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完善通景公路、公交體系、自駕車營地建設,實現全域旅游景區互聯互通。挖掘公安牛肉、鍋盔、魚糕等傳統特色美食,建設休閑美食產業園,創建星級賓館、星級農家樂。推進智慧旅游,籌建公安旅游APP、官方微信微博等,提升旅游軟實力。

策劃:公安縣委辦公室 公安縣委宣傳部
組稿:吳治山 嚴 侖
攝影:谷少海 夏 峻 王文初 李冰冰
(作者: 編輯:)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湖北日報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鳳紝鎮ㄨ璁塊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縐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緗戦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