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拋灑李德威教授骨灰記者李子云攝親友拋灑李德威教授骨灰記者李子云攝李德威教授的骨灰同花瓣一起,隨拉薩河水流淌,魂歸青藏高原。記者李子云攝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7日訊(記者楊佳峰張皓練)“李老師,我們把你帶到青藏高原了。
8月28日,身患嗜血細胞綜合征的李德威從北京友誼醫院轉院到武漢普愛醫院,專門要了一間單間大病房。此前,他在北京住院70天,但病情未好轉,兩個月4次化療,免疫功能低下,各項生理指標越來越差了。在護士小付看來,這個病人有些特別:剛住進來時還能說話,探視的人絡繹不絕,而且大部分是年輕人,很多人手里還拿著書本資料,讓她很是疑惑。尤其是10多人都擠進病房,一待就是1個多小時,后來才知道是病人在召集學生開學術研究會議。
“昔日恩師諄諄教誨銘肺腑,今朝學子悠悠淚水斷肝腸。”李德威教授09級研究生、來自西安的劉芳曉作為學生代表致悼詞。他說:“作為李老師的學生,我們感到無比的榮幸和自豪。還記得您在三尺講臺上激情洋溢的授課,讓我們徜徉在地球科學創新理論探索的海洋;還記得您在深夜仍不眠不休給我們答疑解惑,只為傳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我們在困難面前敢于挑戰;還記得您和我們一起在野外地質調查中翻山越嶺、蹚水渡河,只為踐行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信仰。”
這幾天,李德威的博士生、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羅文行異常忙碌。他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努力完成李德威教授生前最掛念的干熱巖科研課題申報。李德威9月14日離世。也是在9月14日,李德威在病床上最為牽掛的“干熱巖能量獲取及利用關鍵科學問題研究”課題被正式列入科技部2018年度項目申請指南。這意味著,李德威的研究有機會獲得科技部經費支持。
王焰新告訴記者,他和李德威1984年就相識,一起參加過野外地質考察、一起參加科研項目論證會和學術會議。地質工作者有個特點,不僅與祖國大好河山親密接觸,也與人民群眾親密接觸,骨子里透出濃濃的愛國情懷。就拿汶川地震來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組織科技賑災專家組,李德威第一個報名,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災區開展調查工作,為災后重建提出了重要的基礎地質資料和切實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