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劉建維 荊楚網出品
巴東尚家村天心眼,絕壁聳立,山勢險峻。從崖頂邊緣向下窺探,陣陣眩暈讓人生畏卻步。
然而,陳顯兵卻憑一己之力,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景觀路”,讓游客流連忘返。
“這個地方就是好看嘛,搞好了,外面的人都可以來看撒!” 問及修路動機,陳顯兵憨笑,眼神真摯,“我沒讀過書,說不出大道理,但曉得,認定的事就得干好。”風為伴雨為飲,他在絕壁上一干就是近三年,大年三十晚上,仍在“景區”鑿石開路。
提起陳顯兵,村里人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
他從小失去雙親,獨自一人把兩個弟弟撫養長大,至今未婚。弟弟們外出務工后,陳顯兵在家靠養豬為生。
恩施州委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和州郵儲銀行聯合駐村扶貧“尖刀班”經調研后,將他納入貧困戶,卻被陳顯兵斷然拒絕。
“他多次找我反映,想放棄資格,說要靠自己改變生活。”尚家村黨支部書記周和云回憶。后來,扶貧干部上門做工作,鼓勵他帶頭做脫貧榜樣,陳顯兵這才勉強答應下來。不過,扶貧隊帶給他的衣服等物資,陳顯兵轉手就捐給了村里的留守老人。
在“尖刀班”的幫扶下,陳顯兵用近三年的時間,發展了14畝茶葉和2畝黃金梨。如今,茶園茶香惹人醉,果園梨果討人喜。
奮力脫貧的陳顯兵,始終未曾忘記打造自己的“景區”。只要有空,他便去懸崖修葺、拓寬道路。有時候他忙起來忘記了吃喝,一干便是一整天。遇到慕名而來的游客,陳顯兵總是笑臉相迎,義務當起旅游向導,免費帶其游玩。
“想把這里變得更好!只要身體耐得活(承受得住),我就一直干下去!”談及未來,陳顯兵神情堅定。
“個人問題還考慮不?”面對記者的提問,陳顯兵靦腆一笑,低頭繼續修筑“景區”,沒有說話。
絕壁上,陽光傾灑,伴隨著金屬碰撞巖石的清脆聲響,陳顯兵打造“景區”的夢想在肆意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