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專訪鄭舉選 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做得還不夠,需要繼續努力”
昨日下午1時,鄭舉選和其他獲獎代表離開人民大會堂,一起乘坐大巴回到賓館。長江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見到鄭舉選,分享了他的參會、獲獎后的心情和體會。
“我看不見,但聽得很激動。”戴著一副黑色墨鏡,胸前掛著改革先鋒金色榮譽獎章。鄭舉選雖有些疲倦,但情緒高昂,笑容滿面。他告訴記者,在大會上,聽到自己被授予改革先鋒的稱號時,內心很高興也很慚愧。“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需要繼續努力。”
鄭舉選感嘆,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工業、農業、國防、民生等各個方面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國家發展得這么好,我過去想都不敢想”。
“改革開放改變了漢正街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鄭舉選說,當年,他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拿到個體工商執照的103個沿街擺攤小商戶之一。第一次拿證后擺攤,他做生意都有底氣了。改革開放讓他從無路可走的盲人,變成了可以養活家人的生意人。
鄭舉選滿懷憧憬地說,40年前,漢正街成為市場流通體制改革的風向標;未來,漢正街人將繼續發揚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的精神,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書寫新的改革篇章。他激動地說:“新的改革號角已經吹響,我要為國家繁榮富強多做貢獻。”
那一刻總書記握住了我的手
因幼時患了一場天花,鄭舉選雙目致殘。此次赴京參會,都是兒子全程陪同照顧。從上臺就坐,到領獎,到會后合影,鄭舉選都是被兒子攙扶引導。
大會結束后,兒子告訴鄭舉選需要合影,并將他攙扶到一把椅子前。兒子告訴他,他坐在第一排,并告訴他自己需要站到大屏幕后面,等他合影完畢再來接他。鄭舉選便安心坐下,心想自己戴著墨鏡,面對前方坐端正些就好。
突然鄭舉選感覺大家都站了起來,他也站了起來,聽著有人似乎在向總書記問好。還沒來得及分辨清楚,鄭舉選的一雙手已經被握住。
“老同志保重身體!”總書記溫和關心的聲音突然從身邊傳來,鄭舉選愣了一下,在手被放下的一刻,才回過神,忙回了聲“總書記好!”
“能得到總書記的慰問,很激動也很感動。”合影結束后,鄭舉選悄悄將這個“突然”發生的一刻細細講給兒子聽。
漢正街40年牌坊變遷讓他哽咽
12月13日到北京,14日晚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17日下午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全程。
說是看,不如說都是聽兒子講。
17日下午,兒子攙扶他來到國家博物館。從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到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場館模型;從中山裝到各式晚禮服;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兒子用武漢話一點一點給他描述。鄭舉選一邊聽一邊點頭。
來到展覽的經濟單元,有一組展現漢正街40年變化的對比照片。鄭舉選和兒子在這里停駐良久。
“爸爸,這里有兩張漢正街牌坊的照片,一張是1980年的,一張是今年的。”兒子告訴鄭舉選,1980年的老照片里,漢正街的牌坊是白鐵皮寫著“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牌子,路窄人多,攤販都在路面擺攤。現在的牌坊是個漢白玉做的門樓,大氣好看,街道寬了,馬路暢通。
聽著兒子的講解,鄭舉選有些哽咽。回憶自己的創業生涯,想起過去做生意的日子,他感嘆40年的變化:“環境和經營模式都變好了。過去它是風向標,現在也要抓住機遇,再創輝煌!”
長江日報特派記者楊蔚 通訊員朱玲萍 發自北京
(作者: 編輯: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