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4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致辭時向世界發出誠摯邀請:“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月28日央視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狀態,倡導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不是物質財富增加而自然受到傷害的文明。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盡管已經能夠“上天攬月”、“下海探奇”,但永遠無法改變人類是自然生態組成部分的事實,永遠改變不了需要潔凈的空氣、水源和食物維持生存的基本生物屬性。人類同住地球村,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為大自然繪就美麗底色,是人類的共同義務。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理念,也是我們今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中國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就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面對氣候變暖、物種滅絕加劇、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自然資源枯竭、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等生態環境的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我們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我們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提出了五個“應該追求”的主張,發出了“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倡議。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情真意切,有對文明變遷的歷史反思,有對當今世界的現實觀照,既體現出全球視野的人文關懷,也彰顯出中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定信念,更飽含著對全球攜手合作推動綠色發展的殷切期待,為給大自然繪就美麗底色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動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從自己、從現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傳下去。”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為大自然繪就美麗底色,是長遠之策,不是權宜之計,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無阻向前行,把接力棒一棒一棒傳下去。只有戮力同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倡議落地落細落實,才能在接力棒的傳遞和奔跑中,為大自然繪就美麗底色,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愿景。(作者系四川在線特約網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