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在美麗的西湖湖畔,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匯集了約200名平均年齡30來歲的年輕人,為維護我國海洋安全,提升我國海洋防務能力,他們成功打造出被業界譽為“中國海眼”的國之重器,按照正常研制周期,“海眼”系統研制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他們立的軍令狀是五年完成任務,在接到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后,他們的工作模式就變成了“七天24小時連軸轉”的狀態。今天的《青春的印記》,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中國海眼”團隊。

這是五年前,三十多歲的馬啟明發的朋友圈。那會兒,他剛剛被任命為國家級重大項目“海眼”項目副總設計師;那時的他,經常以單位為家,以工程為伴,不能陪在女兒身邊。

在我國,探測浩瀚的宇宙的國之重器取名“天眼”,與之相對,探尋海底神秘的世界的就是“海眼”。它就像是海里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可以洞察到海底的一切。“海眼”到底怎么工作?項目組形象地打了個比方。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就類似(在大海下面)放風箏,利用這個大風箏進行發聲,大范圍的聲波掃描,那這個聲波就是碰到水下,比如山比如物體比如魚,這個東西它會產生回波。

“海眼”項目,涉及學科之多,技術難點之廣,都是罕見的,在我國幾乎就是一張白紙。

“海眼”系統項目某分系統負責人 顧海東:實際上除了基礎科學之外,我們“海眼”的收放系統,幾乎包含了機械工程、液壓工程、電子工程、自動控制,很多方面大的專業方向。所以這套系統還是有它的規模性的。
為了維護我國海洋安全,提升我國海洋防務能力,“海眼”項目必須要爭分奪秒。

失聯,關機,消失,是馬啟明和他的小伙伴們,過去幾年的生活常態。由于項目研發時間緊、任務重,他們一直在與時間賽跑,“七天24小時連軸轉”,節假日無休。

馬啟明妻子 孫翠蓮:有一次他說要去北京出差一周,結果沒兩天就回來了。我問他,你怎么回來了?他說家里有事,我說家里沒事啊,他說,哦,是我們所里有事。他心里的家是他們(研究)所。有時候我們這些家屬一起聊天,本來說要自己找個大哥依靠的,結果自己活成了大哥。

馬啟明女兒 媛媛:我姥姥是逗號,因為她很嘮叨。我爸爸是省略號,他一年365天不在家的天數比較多,所以就(把他)省略掉了。
其實有很多苦,他們都不愿和家人說。一年365天,他們有200多天都是在海上試驗,惡劣的海況經常讓這些年輕人吐到無法入睡。有一次,試驗船搖擺達到了42度,焊接到艙壁上的床都給搖掉下來。如果實驗船在大海上搖擺超過45度,就會船翻人亡。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船上不是有老鼠嗎,老鼠爬到甲板上,感覺看上去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然后反正爬行也非常緩慢,爬到那個甲板邊上,反正停了一停,然后就跳到海里去了。其實人有時候也是會有這種感覺,就是暈到那種程度的時候,就是想死的心都有。

“海眼”系統項目某分系統負責人 劉鵬:人是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因為都是在嘔吐。沒有時間睡覺都是在嘔吐。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拿個方便兜就趕緊吐。吐完放那兒之后又回來繼續干活,然后又干了,干不了幾分鐘,不行了,還得再去吐一會。

面對國外同類設備器材的技術封鎖和禁運,年輕的海眼團隊堅持自主創新,“海眼”系統的草稿從無到有,修訂繪制了上萬張;“海眼”系統的零件從小到大,整個系統零配件有數十萬個,關鍵的技術和核心零部件都需要他們自主研發。

“海眼”系統項目某分系統負責人 劉鵬:像這類關鍵的技術部件或者關鍵的技術,在我們這個項目涉及得非常多,而且是引進不來的。我們項目組在項目之初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下了決心一定是自力更生的,自主創新去完成這些研制的。
惡劣的環境,咬牙堅持;出現困難,想辦法解決;當所有人都期盼的成功逐漸接近的時候,意外來臨了。在一次關鍵海洋試驗中,海里的發聲設備突然失去了信號,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百八十噸重,價值連城的大家伙,可能是掉入茫茫大海之中。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我走過去看的時候感覺兩個腿是軟的,就是感覺走不動,等我走到那個口一看,那個風箏那根線,就感覺就是輕飄(得很),就漂在水面上,很軟的。這個時候我初步判斷,基本上大型設備沒了。
如果發聲設備沉入海底,就意味著軍令狀中規定的五年鐵定是要超期了,項目組所有人的心血也將付之東流。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一個老同志指派(一個)年輕人說,一定要跟緊馬總,這一天你啥也不要干,他就怕我出現想不開。
萬幸的是,通過緊急打撈,發聲設備在170多米深的海底打撈了上來。

這是唯一的一張“海眼”項目組在海試階段拍下的大合影,因為研制過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為了更好地守護成果,他們青春的印記并沒有過多的留下。
2018年,在最后一次海洋試驗中,試驗船在預定的海域,利用“海眼”系統,幾經周折,最終清楚的發現了預設目標,各項指標都全部合格。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到了6點50,整個達標了。那個時候其實說以前我想的會不會哭什么東西真沒了,就剩下高興了。

五年時間里,“海眼”項目組共計突破關鍵技術60項,攻克世界級難題6項,對外發布技術需求10項,有效推動了多個專業的有機融合。五年時間里,有20多名年輕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5名年輕人光榮入黨。五四前夕,“中國海眼”項目組榮獲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獎。
“海眼”系統項目副總設計師 馬啟明:做這個項目是有歷史榮譽感,它就相當于在中國水聲(行業)歷史上,能夠(留)下比較濃重的一筆。

“海眼”系統項目總設計師 周利生:習總書記指出,(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利用與開發。這就對我們搞水聲(行業)的人,提出一個很高的要求。“海眼”是對水下進行遠距離洞察、信息獲取、情報分析,取得相關的信息成果,對于支撐海洋強國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試驗歸來,靠近陸地時,大家都在等待手機信號,因為有了信號,就可以給家人打電話了,這時他們的孩子會責問“爸爸媽媽,這么多天,你去哪里了?”此時,是這群年輕人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