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質量的路上,我們不會停歇”
——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體驗高質量法治公安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董城
從受理立案、偵查破案、審查嫌疑人,到起訴、審判,歷時僅32個小時——2018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依托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打了一場漂亮仗。
6月27日,接到移交案件線索、受案立案、偵查取證,迅速抓獲犯罪嫌疑人并帶入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進行審查;6月28日12時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駐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值班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13時許,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15時許,檢察院訊問犯罪嫌疑人,在辯護律師在場情況下與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向法院提起公訴;16時許,在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刑事速裁法庭,朝陽區法院開庭審理此案……15分鐘后,庭審結束。
“如今,這樣高效的案件辦理,已不少見。”北京市公安局法制總隊總隊長華列兵介紹,“刑事案件認罪認罰48小時全流轉”是北京市公安局要求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規范運行的一項必備功能。
“公正且高效”,是辦理這起案件最明顯的特征,業內人士稱之為辦案的“高質量”。朝陽分局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基礎上,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依托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一站式”辦案平臺,與檢察院、法院密切配合、有序銜接,實現了執法公正與效率在一個更高水平上的融合。
這只是北京市公安局著力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全力推動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公安局緊緊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和建設法治公安目標要求,牢牢抓住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有利契機,在全國率先創新建設具有“一站式辦案、合成化作戰、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監督”特點的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并以執法辦案管理為牽動,全面深化公安執法辦案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帶動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這項創新舉措從2015年10月19日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試點運行,到2019年1月23日,北京警方歷時3年多的努力,實現了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全市各區全覆蓋。
華列兵表示,改革既要整體推進,也要重點突出,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牛鼻子”,讓北京公安改革充滿活力,在全國法治公安和執法規范化建設中走在了前列。
“一站式”辦案
走進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科技感”和“規范感”撲面而來,各類先進的電子設備及緊密規范的辦案流程讓人印象深刻。
朝陽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民警彭泗淇手中拿著一個手表式的黑色手環向記者介紹,每名被送到這里的嫌疑人,在前臺登記時就會分配佩戴這樣的手環,這個手環將全程記錄該嫌疑人的全部案件信息和在辦案區域內的行動軌跡,同時,它還具備脈搏檢測功能,能實時監測嫌疑人的健康狀況,確保辦案安全。
在這里,記者看到了入駐的999急救中心工作站,它能為嫌疑人提供常規檢查及緊急救助。完成體表初檢、X光、B超、心電圖、尿檢5項體檢的嫌疑人,可免檢入看守所。
在涉案贓證物管理環節,涉案物品管理系統使證物保存、管理和移送都通過網絡有序規范地運轉。
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不僅集成專門警力負責看管嫌疑人,還組織法制、刑偵、治安、禁毒等公安專業部門進駐中心,充分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開展跨警種、跨專業合成作戰,為一線民警提供有力的后援支持。
“案件定性、辦案程序、調查取證、審查訊問等都可提前介入、全程指導,并能同步開展鑒定、立案、收案現場審批等工作。”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李清指出,“這對我們公安辦案來說意義非凡,它是提升執法辦案專業化水平的直接體現。”
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一站式”辦案新模式,優化了“流水線”式辦案流程,將執法辦案全要素統籌管理、各環節有效銜接,在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之前,全部辦案流程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即可“一站式”辦結。
華列兵介紹:“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突出了集約化、專業化、合成化的警務運行機制,使辦案資源更加集中、部門協作更加密切,為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提供了具體可行又可持續創新的載體。”
“陽光下”辦案
嫌疑人處在嚴密科學的監控之下,執法者也一樣。
“毫無死角的監控設施和嚴格的監督制度,讓我們民警的所有工作都在‘陽光下’進行,人人都‘在鏡頭下執法’。”李清說,“一切都為了更加規范、更加高效。”
記者了解到,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辦理的每一起案件,從頭到尾都有全程同步的錄音錄像,民警在整個執法過程中都要接受實時監督。
“我們每一項工作都是透明的,一言一行全都有跡可循。”彭泗淇說。
“這有助于杜絕違法辦案行為的發生,有效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李清介紹。此外,電子視證屏能方便嫌疑人準確地核對筆錄或案件證據相關內容,確保案件辦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訊問過程錄音錄像會被同步刻錄成光盤,隨筆錄進入案卷,確保民警規范言行、依法辦案、文明辦案。
圍繞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規范運行,《全面推進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北京市公安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工作規范》等文件相繼出臺。同時,北京市公安局緊緊抓住“警”“案”“人”“物”“卷”等重點要素流轉和管控,科學設置執法辦案流程和管理運行模式,明確所有非涉密案件一律登記錄入平臺、一律開具回執、一律網上運轉、一律公開進展的“四個一律”剛性要求,讓執法更加流程化、標準化、透明化。
高質量來自“服務人民”的追求
在華列兵看來,推進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唯有始終堅持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其與信息化、智能化、規范執法辦案和管理深度融合,才能實現警務效能和社會效果的最大化,并具備持久生命力。
全部的刑事案件從抓獲犯罪嫌疑人第一時間開始,都必須進入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辦理,直至審批采取強制措施后離開,走辦案專業化道路。中心為一線民警提供了規范化、一體化、智能化的辦案場所,既確保了民警執法行為的正當性,又確保了證據搜集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辦案效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朝陽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記者走進一間特殊的房間——社工幫教工作室,米黃色的墻面、琳瑯滿目的心理疏導輔導器材映入眼簾。“這是一個讓人心溫暖的工作室。”社工志愿者告訴記者,自己來自專業的司法社工機構,派駐到中心,不僅能夠積極協助公安機關對未成年違法犯罪嫌疑人進行訓誡、幫教及跟進轉化,而且可以對未成年被害人開展心理疏導。
“所有未成年人案件原則上一律進入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辦理。”華列兵介紹,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均配套設置了未成年人辦案用房,不僅引入了專業司法社工,還明確了專門的辦案民警負責未成年人案件審核、指導工作,確保此類案件能夠在專門場所內,由專門人員標準化辦理,真正實現從辦案的初始環節就對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進行有效保護。
“在追求高質量的路上,我們不會停歇。”李清說。
高質量的追求,推動高質量的發展。北京市公安局以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為“龍頭”,充分釋放其“執法中樞”的牽動效應,持續在職能拓展、機制創新、科技創新上做加法,不斷推動首都公安規范執法水平和執法辦案效能提檔升級。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0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