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后參與過江陰大橋、潤揚大橋、泰州大橋的建設,潛心特大跨徑橋梁建設和養護管理領域的研究,為中國橋梁科技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他作為項目建設單位總工程師建設的泰州大橋,是世界上首座千米級三塔兩跨懸索橋,創造了5項世界第一。33年建橋護橋,他就是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長大橋總工程師、江蘇揚子大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林,用自己的行動默默踐行著“建千米橋,守百年業”的信念,詮釋了他們這一代交通人最真摯、最無私的情懷和夢想!
人生的際遇總是很奇妙。兜兜轉轉20年,吉林從江蘇泰州大橋有限公司又調回江蘇揚子大橋股份有限公司,回到了這個最初建橋的地方。
1994年,吉林調入江陰大橋建設指揮部(揚子大橋公司前身)從事設計研究及工程建設工作。此后,吉林便開啟了一段與江河為伴、與跨江橋梁為伍的不凡人生。

吉林(左一)在現場指導施工

創造五項世界第一


泰州大橋是吉林的一個經典作品,這座世界首座千米級三塔兩跨懸索橋,開創了多塔連跨懸索橋建設新時代。通車6年來,大橋總體狀況優良,橋梁結構安全,主橋橋梁技術狀況評定一直處于一類,道路優良率常年保持在100%。這些成績,離不開他在泰州大橋11年的心血,也離不開他在江陰大橋、潤揚大橋的積淀。
潤揚大橋開工時,吉林任建設指揮部現場總工程師。該橋北錨碇基坑開挖深度近50米,巨大的水頭差使得支護結構產生肉眼可見的大變形。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時任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的林鳴就搬個小板凳坐在基坑里陪著。而在基坑上方,吉林和幾位技術人員守在那里,進行實時數據監測。他們針對成槽、防滲、地基摩擦等問題,提前開展了幾十種試驗,計算了成千上萬的數據,分析基坑的安全穩定性。潤揚大橋通車時,林鳴和小板凳的故事上了央視《新聞聯播》,一時間,林鳴“定海神針”的稱呼家喻戶曉。林鳴告訴記者,大家不知道的是,給他定心的正是吉林等專業技術人員對坑底安全的反復論證。
2006年,吉林任泰州大橋項目建設單位總工程師。他帶領團隊攻克了8項關鍵技術難題,創造了5項世界第一。 項目先后獲得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工程大獎”、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杰出結構工程獎”、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工程項目優秀獎”等重大國際獎項。
建橋期間,吉林(左)指導現場工作者

描繪“泰橋藍本”
泰州大橋建成通車后,吉林轉任泰州大橋公司董事長。此后6年,他潛心研究特大跨徑橋梁養護管理。泰州大橋公司管養里程近100公里,6年來,吉林兩三天就會上橋跑一趟,他熟悉橋上每一個構件,清楚管段每一處重點,認識基層很多員工。
吉林主持修訂了《公司科研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帶領團隊編制《泰州大橋未來10年科學養護管理規劃方案》和《2013—2020年科研規劃大綱》,先后完成了《泰州大橋長大橋運營安全風險防控與示范》項目以及主橋鋼塔防火、三塔懸索橋鋼箱梁重點部位疲勞裂縫預防性養護維護關鍵技術等課題的研究,有力提高了泰州大橋管養水平,并為打造路橋營運風險防控示范工程描繪了“泰橋藍本”,填補了該領域運營安全風險管理的空白獎。
思路領先,標準先行。吉林汲取20多年建橋經驗,潛心鉆研,帶領團隊持續開展《泰州大橋壽命周期結構性能評價數據標準化研究》《泰州大橋剛柔復合型鋼橋面鋪裝性能衰變規律及預防性養護技術研究》等科研課題攻關,為特大跨徑橋梁結構安全、使用壽命提供借鑒和依據。他先后獲得發明專利11項,牽頭或參與省級標準編制7項,發表論文20多篇,編著書稿3本,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11項。
2017年,泰州大橋公司以936分綜合得分通過了部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試點驗收。2018年,泰州大橋以綜合評分97.37分、工程質量等級優良,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組織的竣工驗收。
吉林,人如其名,像樹一樣向下努力扎根,聚集能量;向上挺拔生長,不招搖不動搖,不畏風雨,不懼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