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前總理陸克文 資料圖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30日發表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所長陸克文題為《特朗普為中國送上一手貿易戰好牌》的文章稱,如果特朗普真的希望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合理減少雙邊貿易逆差,那么美國需要認真調整其談判策略。文章摘編如下: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說美國與中國難以達成貿易協議時,北京作出了響亮而清晰的回應。
我幾乎能聽到特朗普政府成員的抱怨。問題的關鍵在于,特朗普的首要目標是什么。
若是為了在美國選民中間聽起來強硬,那他很可能已獲得制勝之道。但如果他的目標是,讓中國在雙邊貿易協議談判中的姿態發生實質性變化,從而改變中國的貿易政策,那我就不太敢確定了。
與此同時,經濟分析人士一直在計算全面貿易戰的影響。鑒于中國有能力利用財政和貨幣刺激來支持內需并維持經濟增速,中國媒體現在說,上述影響完全是可控的。
中國認為在技術、投資、外交政策、國家安全方面,特朗普政府已經明確開始對中國采取更具對抗性的立場。那么,北京為什么要在貿易協議上投入更多政治資本呢?在中國看來,或許最好是現在就止損,為下一場冷戰做準備。
如果這正是特朗普政府所希望的,那么它的策略就非常成功。但如果不是,而且特朗普真的希望達成一項貿易協議,合理減少雙邊貿易逆差,那么美國需要認真調整其談判策略。
當然,中國的公開立場是,談判可以繼續進行。中國可能同意購買更多美國商品,而美國則會在保留關稅和以后單方面征收關稅的權利上作出讓步。然而,達成協議的難度現在大大增加了。
根本原因在于,民族主義不僅僅是特朗普治下美國的一個因素,它現在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因素,并通過中國歷史的棱鏡予以強化。在中國看來,過去100年里,中國在與美國打交道的大多數時候,一直都是弱勢的一方。如今,北京認為,中國不再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