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麗:還是會將喜劇進行到底

馬麗向來以喜劇角色和觀眾見面,在電影《來電狂響》中,馬麗飾演的女強人韓笑讓觀眾看到了她在表演上的另一面。韓笑在職場上獨當一面,不料卻被競爭對手做局遭到性侵犯,職場上危機重重,感情之路也不順利。大齡未婚職場女性的苦,通過馬麗的演繹傳遞給觀眾。
昨日,馬麗接受了媒體記者采訪。相比過去塑造的人物形象,韓笑這個角色有很大的突破,但馬麗說她并不是要從喜劇演員轉型,“我還是會將喜劇進行到底,作為演員,就是要多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

成年人應該理智和信任對方
記者:《來電狂響》是圍繞手機展開的故事,生活中你是個依賴手機的人嗎?如果另一半提出要看你的手機,你是什么態度?
馬麗:我算是有手機依賴癥的人,但我不會看對方的手機,比如老公的手機我不會看。因為我在認識他的時候,他就已經把我的指紋密碼輸到他電話里了,對于女人來說,這就好像他并沒有在防備我,那我也沒必要去看。如果另一半提出要看我的手機,我的第一反應是排斥,首先是我的手機里沒什么可看的,其次這個要求是對我的不尊重。成年人都應該理智和信任對方。
記者:相比原版,《來電狂響》的喜劇意味更濃,幾位演員也有不同的喜劇經驗,拍攝過程中有沒有感受到不同風格的碰撞?
馬麗:拍之前我沒有看過原版,因為我怕看完原版后,會有模仿或借鑒,但我更希望有原創的感覺。我們七個人主演,還有導演、編劇、監制,都在一塊兒研究,其實這戲更像話劇,我們在探討對每個人的理解。這次合作特別默契,大家跟一家人一樣。喜劇風格最多的還是喬杉老師,他在生活中就特別搞笑,有他在的地方就特開心。
記者:您認為這次改編,在哪些部分做得比較好?
馬麗:很多人拿這部片跟原版對比,我覺得好像沒什么可比性,除了故事點是一樣的,我覺得其他所有都不一樣。我更喜歡我們這一版,本土化,接地氣,非常貼近生活。我作為觀眾看了三場,每次看完都能從某個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或是看到身邊朋友的影子,我會反思。這種讓你笑過哭過還能有反思的電影,就算不那么完美,也已經很棒了。

“這個角色不代表我要轉型”
記者:這次你演的是世界五百強公司的法律顧問韓笑,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角色?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馬麗:韓笑讓觀眾看到了和以往不一樣的馬麗,因為之前我都是演喜劇,這次是演內心戲比較豐富的職業女性。挑戰最大的是最后一場戲,以及當Martin發來照片威脅的時候。因為那是完全沒有實物的,全靠你想象,包括瞬間的情緒轉換,面對朋友的強顏歡笑,一轉身卻是噩夢的那種痛苦,那種感覺還是挺難拿捏的。
韓笑這個角色身上有太多當今社會討論話題,比如女強人、大齡女青年、剩女等等,她有抑郁癥,還被性侵。通過這個角色,你能看到女性在這個社會上要面臨多少問題。
這個角色是我自己選的,我覺得這個角色可以替女性發聲,這是我做這個選擇最重要的點。不是說喜劇演員開始演一些正劇,就代表要轉型什么的,完全沒有,我還是會將喜劇進行到底。我本職就是演員,演員就該去塑造不同類型的角色,我希望在演員這個職業繼續成長,只要是好角色,都想去嘗試。
記者:片中有一場你爆酒瓶的戲,很多觀眾都說印象深刻,拍這場戲有難度嗎?
馬麗:爆酒瓶的戲是一鏡到底的,當時從晚上8點拍到凌晨12點,所有人都陪著我,但其他人一句臺詞都沒有,就從我摔瓶子那兒開始,一直拍,一直拍,總共12條,第12條就是最終觀眾看到的。其實拍到第4、5條的時候,導演就覺得可以了,但我堅持可以更好,總覺得差那么點兒意思,不管節奏還是情緒,就是覺得不太對,結果大家都陪我拍到了12點。
拍這場戲,對我來說其實感覺特熟悉,作為話劇演員,兩小時下來我們都是一氣呵成的。這個鏡頭幾分鐘,也要一氣呵成,我覺得很刺激,拍的時候很興奮、很過癮,有種回到話劇舞臺的感覺。但表演的尺度你又必須要把控好,不能太過,又不能不夠,這大概是拍了12條的原因之一。
記者:什么時候才能等到你演一個完全顛覆的角色?
馬麗:耿軍導演的《東北虎》,會讓大家看到完全顛覆的我,一個專業演員的魅力。(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