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1月7日下午分組討論時,來自新洲團的任偉中代表提出環保治理執法要嚴的建議。

圖為:1月7日下午分組討論時,來自洪山團的譚剛毅代表建議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

圖為:1月7日下午分組討論時,來自江岸團的馬德駒代表提出法院判案要考慮案件對社會的影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源楊然胡弦
管好一座城,讓它有溫度,更有人情味,是人民群眾的心之向往。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管好一座城的必由之路。如何將治理措施下沉到每一個社會細胞,又如何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融入創新理念?圍繞這一話題,在武漢市“兩會”上,人大代表們在一場場“頭腦風暴”中各抒己見,為大武漢的城市治理建言獻策。
以“社區規劃”共謀共建共享,提升居民參與積極性
“如果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不強,對參與后續管理維護積極性不高,就難以實現社區的長效管理。”市人大代表亢德芝說,當前,武漢城市建設已由“增量規劃”轉向“存量規劃”,城市管理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武漢市對老舊社區實施了新一輪“幸福社區”提檔升級工程,解決了大量長期影響居民生活的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但規劃、建設、治理三個環節缺乏統籌,存在投資主體單一、改造內容簡單等問題。亢德芝建議,讓“社區規劃”與“社區治理”相互給力,讓全體居民“共謀”改造方案、“共建”管理機制、“共享”生活場所。
她提議,一方面做好社區“微規劃”的頂層設計。針對老舊社區,制定老舊社區微改造設計導則,采取“繡花式”改造模式,留住鄉愁,延續風貌,實現“一社一品,一巷一景”;針對新建小區,制定居住社區品質提升規劃,重點完善生活配套,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另一方面,加強全市統籌社區“微改造”。建議全市根據頂層規劃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水電氣等歷史遺留問題的改造標準、實施流程及考核機制,推動社區全面提升。最后,建立健全社區“微治理”長效管理機制,建立管理部門與社區的聯動工作機制,實現“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管理效果。
加強網格員隊伍建設,實現“社區吹哨、部門報到”
對亢德芝代表提出的“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建議,市人大代表王學麗非常認同,她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對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手段提出建議。
王學麗說,網格員的工作成效,是決定基層社會治理能否讓群眾滿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網格員普遍擔心職能部門考核壓力大,發現問題不愿上報、不敢上報;待遇偏低,隊伍不穩定;各部門網絡信息平臺重復建設,網格員重復勞動。
王學麗建議,為確保基層社會治理真正做到“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應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專職網格員隊伍;建立“一網打盡、多方共享”的信息化平臺,協調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基礎信息采集系統,做到一表采集、一次錄入、多口應用;加強網格員業務培訓,提高網格員待遇,鼓勵社區網格員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探索社區網格員加盟專業社工機構、社工工作室等辦法,培育復合型社區工作人才,進一步拓展網格員的職業發展空間和上升通道。
著力打造時尚創意之都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然胡弦李源
武漢民營服裝企業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上世紀90年代,“漢派服裝”風靡全國,曾在十大女裝著名品牌中包攬6席,多家男裝企業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后來,武漢服裝產業逐漸步入低谷期,落后于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今年武漢市“兩會”上,農工黨界別政協委員形成集體提案,建議加快漢派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將武漢打造成時尚創意之都。
提案認為,漢派服裝產業有行業基礎扎實、商貿輻射力強、對市場流行反應迅速、產品性價比高的優勢,全市較有規模的服裝企業約2000家,年產值主要集中在1000萬元至6000萬元之間,總產值近幾年都在500億元左右起伏。
從品牌看,有近10家企業或品牌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近20個品牌獲得“湖北省名牌產品”稱號;從經營市場看,以漢正街和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服裝批發為主;從人員結構看,服裝行業從業人員約40萬人,生產類人員占大部分,多為初高中文化程度,服裝企業設計研發人員占比較少,大多數企業低于5%。
通過調研,政協委員發現,漢派服裝產業躑躅不前,與產業時尚化轉型滯后有較大關系。在武漢服裝行業內,喜好仿款、追逐爆款、忽視設計的做法大行其道,造成了打版師比設計師吃香、產品雷同、附加值低的亂象,品牌運作與推廣乏力。
提案建議,制定武漢時尚創意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計劃,引導和促進服裝產業向時尚創意產業轉型升級,探索漢派服裝設計師合伙人制度,制定設計師入駐租金優惠政策,發揮服裝設計師協會紐帶作用,促進設計師隊伍成長。吸引國內服飾大企業、大集團在武漢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采購中心等。以紅T時尚創業街區為龍頭,加快老舊廠房改造升級,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時尚產業基地,服裝設計與商業街結合,將萬松園路、武廣商圈、中山大道及江漢路等街區打造成集時尚定制、科技、教育、展會和時尚博物館于一體的時尚街區。
武漢全年受理涉黑涉惡案48件
湖北日報訊(記者李源、楊然、胡弦)1月7日,武漢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分別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市檢察院工作報告透露,全年依法批捕涉黑涉惡犯罪715人,起訴417人,保持了對黑惡勢力的嚴打高壓態勢。辦理了全國首例危害長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涉黑案、全國首例房產中介涉黑案等一批大要案。
市法院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對黑惡團伙的組織者、領導者和骨干成員予以重刑。堅持打準打狠,從嚴懲治打砸車輛、強買強賣、擾亂市場秩序的“市霸”“行霸”團伙,嚴厲打擊以“小額貸”“校園貸”為名暴力斂財的黑惡集團。依法審結全國房產中介涉黑第一案——安逸之家、鴻潤德“黑中介”案。全年受理涉黑涉惡案件48件、320人,審結21件、120人,其中判處5年以上刑罰37人,判處財產刑633萬元。
市檢察院嚴懲金融領域犯罪,批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詐騙犯罪260人,起訴337人;突出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批捕424人,起訴403人。市法院堅持化解風險與挽回損失并重,從嚴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審結案件105件、233人。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P2P網絡借貸領域專項治理,妥善審理涉金融債權、財富管理、網絡借貸等領域案件578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