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已經邁入中國城市“萬億GDP俱樂部”的第五個年頭,其經濟指標在湖北省一騎絕塵。
那么,誰是湖北第二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若以GDP為指標,近年來,這一答案始終徘徊在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和宜昌之間。
據《湖北日報》報道,湖北省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2016年湖北各市州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宜昌、襄陽分列二三位。去年1月,據襄陽市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襄陽地區生產總值跨越4000億元大關,一舉超過宜昌。
近日,襄陽、宜昌紛紛進入2019年兩會時間,兩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分別預估了2018年GDP增量。
據《襄陽日報》報道,1月8日上午,襄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襄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郄英才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郄英才指出,2018年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8%,外貿出口額增長21%,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可比增長16.5%,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額,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領跑“一主兩副”。
宜昌市2018年的GDP則預計突破4000億元。
據《三峽日報》報道,1月7日上午,宜昌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市長張家勝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張家勝透露,剛剛過去的一年,是該市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必將載入宜昌發展史冊。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預計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增長7.5%;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74天,同比增加16天;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強力推進沿江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預計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8%、8%,跑贏了經濟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