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梁學東 汪麗萍)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從之前的46位躍升至31位。作為評價標準的一部分,最高法院牽頭的“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和配合的“保護中小投資者”三個指標,全面拉升了中國營商環境“平均分”。
“在立案、保全、審理、執行等各環節對涉案企業生產經營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處置,使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是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省高院副院長李群星強調。
在省高院民二庭法官陳茁的印象中,其審理的鄂州市重點項目“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商業中心因資金鏈斷裂停工導致的糾紛,正是法院“訴調并舉”成功調解的成功案例。
開發該項目的某地產公司因資金困難,張某等4名股東與王某簽訂《合作協議》,王某受讓部分股權,注入資金盤活項目。
然而,協議簽訂后,張某等4人未按約定將指定商鋪抵押給王某,也沒進行股權變更。于是,王某注資369萬元后,未再注入資金。此后,張某等人另找上海一家公司合作重啟項目。
投入300多萬元打了水漂,王某向鄂州中院起訴。因不服一審判決,案件上訴到省高院。
“涉及1300戶業主利益,牽涉到城市發展重大項目,搞不好就形成案結事難了的局面。”陳茁介紹。為查清案情,審判長和承辦法官到鄂州項目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最終作出解除合作協議的決定,同時展開多輪調解。去年7月雙方就損失賠償額、訴訟費分擔等事項達成一致。
陳茁認為,企業剛有起色、資金面臨困難時,內部股權紛爭很容易導致企業法人無心經營項目再次停工。即使判決了,但在訴訟期一直停工,也會“拖瘦”“拖垮”企業。“作為審判機關,以最快捷最和諧的方式調解案件能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既盤活了企業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對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