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省金融領導小組辦公室、省金融生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向社會發布了2018年度湖北省金融生態指數。省金融生態辦自2009年起開展金融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工作,去年首次向社會發布了2017年度湖北省金融生態指數,對社會各界關注、了解我省金融生態環境和相關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發布的2018年度金融生態指數是全省金融生態環境的最新反映,更是對上年全省金融生態建設工作的一次檢閱。
2018年度湖北省金融生態指數出爐
我省致力建設的金融生態環境是與金融機構更好地生存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所密切相關的外部環境總和。為推動各地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省金融生態辦結合相關理論和我省實際設計了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體系,又稱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縣”考評體系,評價結果即“金融生態指數”。為引導各地貫徹“信用促信貸”的環境建設理念,當前湖北省金融生態指數進一步細分為“信用培植”“信用增進”“信用平臺”“信用維護”“信用使用”等五個分指數,按百分制得分劃分為四個等級,80分以上為A級,70到80分之間為B級,60到70分之間為C級,60分以下為D級,其中A級為考評達標等級。
2018年度“金融信用市州縣”考評工作在政府部門、一行兩局、金融機構等單位的報數支持和統計協作下圓滿完成,經過對4000多組數據的采集、匯總、測算、審核,全省及13個市州、4個直管市區、78個縣市區的年度評價結果已出爐。
全省金融生態環境變中求穩總體平穩
2018年湖北省金融生態總指數80.19分,保持了A級評價等級。“信用培植”指數、“信用平臺”指數和“信用使用”指數評價均為A級,“信用維護”指數與“信用增進”指數分別為B級和D級。13個市州金融生態總指數均為A級,比上年增加1個,其中武漢市、荊門市、黃石市、荊州市、孝感市居全省前五位。82個縣市區(含直管市區)的指數值在90分以上的有6個,80到90分之間有73個,70到80分之間的有1個,60到70分之間的有2個。
這一評價結果來之不易。2018年是全省金融生態環境面臨變革與挑戰的一年,全省經濟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加快轉型發展,取得7.8%的增速,實現了穩中求進,為保護健康的金融生態環境提供了基礎。但挑戰也無處不在:企業行為模式受成本上升、市場回落、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到位等影響產生變化,對金融服務提出新需求;“嚴監管”政策下資管新規和配套措施出臺,在全面掌控風險的同時也將風險向表內擠壓,給以傳統信貸經營為主的基層銀行帶來更大風控任務;政府職能加快轉型,更重視以財政政策引導作用代替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各類行為與支出也受機構改革、債務追責機制等因素趨于謹慎,對政銀合作產生新影響。
面對上述變化,2018年全省金融生態建設工作明確“促發展、防風險、強機制”的思路,一手抓“監測通報機制”,定期開展省、市、縣三級金融生態環境監測,做好形勢變化的勘察分析和風險預警;一手抓“建設任務清單責任制”,推動各級金融生態建設成員單位守土有責,對轄內金融生態環境及時修漏補缺,為維護金融生態環境交出一份良好答卷。
主動培育信用主體承接金融資源
有貸款需求的個人或企業常因為財務不規范、缺乏信用意識和對口金融服務信息等問題,無法邁過信貸門檻。開展企業、農村、社區、區域四大信用工程,根植“守信重信”意識,激活“信用細胞”,是我省金融生態建設的一項重點。“信用培植”指數評價各地面向實體經濟主動培育多層次信用主體的情況。2018年全省各類信用主體穩中有增,“信用培植”指數87.97分,比上年提高4.54分。2018年末全省新增7330家貸款企業,同比增長12.67%,其中A級(此處A級信用對應國際通用10級信用評級體系中的A級,指經評估還本付息能力高于中上等水平,屬信貸安全級別。)信用企業5736家,同比增長12.65% ;創建“信用鄉鎮”1012個,同比增加4個,占全省鄉鎮總數的98.64%;面向全省88.53%的社區開展了小額擔保貸款業務,覆蓋率同比提高8.53個百分點,向創業人員、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年提高8.3個百分點;開展企業上市培植計劃,全省382家企業納入第二批上市后備企業“金種子”庫,首批200家“銀種子”企業在培育中。
積極打造信用服務平臺促進信息對稱
銀企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原因。加快建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將可用于識別信用狀況、產權歸屬、風險狀況的重要數據資料歸集在公共平臺,促進融資各方信息共享,是衡量金融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
“信用平臺”指數主要評價各地開展上述各類信用平臺建設的情況。2018年全省多類型信用服務平臺日趨完善,“信用平臺”指數為98分,比上年提高32.83分,等級上升兩級。在政府主導下,各地征信、產權交易、風險監管等方面的電子或實體平臺日趨完善。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統籌推進,全省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方案在吸取部分地區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已初步形成;縣域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不斷落地,全省總計有77個縣域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房、林權、灘涂權、采礦權等產權類型的登記、交易平臺,另有3個縣域已啟動建設;小貸公司監管保持全覆蓋,全省小貸公司全部納入省級風險監管平臺。
強化各方聯動維護地方信用環境
積極防范、妥善處置各類金融風險,是健康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特征。2018年末全省不良貸款率在中部六省最低,信貸風險總體處于可控區間;但全省不良貸款余額有所增長,說明我省仍處于金融風險高發、易發期。
“信用維護”指數主要評價各地主動防控、化解金融風險的情況。2018年全省信貸風險防控工作承壓前進,該分項指數72分,比上年降低14.86分。各地政府積極落實當地防風險指導性文件,將主導化解1-2筆大額不良貸款作為金融生態建設重要任務,全年共化解65筆大額不良貸款,金額合計46.8億元,起到“抓大頭、抓苗頭”效應。積極支持金融機構依法維護債權,推動“銀、法”合作共同組建專班、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創新清收手段等,提升全省金融債權案件訴訟、清收效率。截至2018年末,全省執結金融債權案件5471件,金額累計184億元,同比增長32.45%。對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的打擊整頓進一步加強,全年未出現金融亂象引發社會風險。
政府主導為各類融資活動增信
民營和小微企業經營不確定性較大、合格抵押品偏少,要實現持續的金融支持,更需財政資金引導增信、分險。金融生態建設工作積極推動各地政府設立風險補償基金、注資融資擔保機構,推廣創新增信服務,助力改善實體經濟融資。
“信用增進”指數主要評價各地政府運用財政杠桿效應和配套政策,為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服務的情況。2018年在政府支出趨于謹慎,前期代償壓力遞增的背景下,多渠道融資增信工作繼續迎難而進,“信用增進”指數為55.67分。截至2018年末各級政府財政出資814億元,為“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提供融資增信,其中137.6億元以貸款貼息和續貸過橋等形式,直接幫助實體經濟“降成本”,全省融資性擔保責任余額同比增長1.74%。“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有效推進,全部市州和59個縣市區開展了這項政府引導、保險增信的業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2%。“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推廣加快,全省利用該平臺為企業提供應收賬款增信,實現交易3366筆,同比增長34.4%;成交金額2437億元,同比增長22.5%。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取得有效進步
信貸融資、直接融資等資源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程度,是金融生態環境優劣的直接反映。2018年全省多領域信用資源積極跟進實體經濟發展,“信用使用”指數87.83分。信貸投放平穩增長,2018年末全省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76%,高于全國水平2.26個百分點,其中新增貸款6177億元,居中部六省第一;全省121家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有85家經考核達到央行關于新增可貸資金70%以上用于本地的標準,確保信貸資金回流縣域發展。全省企業參與直接融資速度加快,在上市審批關收緊,資本市場新企業“入場率”不高的情況下,全省2018年新增5家主板上市公司,同比多增3家;此外新增9家新三板掛牌公司;43家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融資。
2019年繼續打造湖北金融生態高地
省金融生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副行長宋軍表示:“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理念相似,‘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那么在金融的生態環境中,各類金融機構與所服務的實體經濟主體,以及圍繞銀企關系所涉及地方政府、監管部門、信用中介等,也構成一個生命共同體。無論是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還是打好防風險攻堅戰,都不宜顧此失彼,也不宜孤軍奮戰。金融生態環境里,‘山’‘水’‘林’‘田’‘湖’各有其權益,要形成更高層面的協調機制,把各類金融行業發展納入統一框架。在金融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等工作上做實‘幾家抬’的合力,在防風險工作上達成多層面協同作戰,更好的疏通彼此間的關節與筋脈,促進相關各方共生”。
當前,全省金融生態環境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央行的定向輸血支持傳導到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通道亟待疏通;部分地區不良貸款沿資金鏈、擔保鏈發酵帶來的風險復雜化,與基層處置渠道的單一低效形成矛盾,多元化風險處置機制亟待加強。對此,2019年金融生態建設將以信用培育和信用維護工作為重點,推行“3個+”信用培育模式,開展“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年”活動,增強“幾家抬”合力;強化政、銀、企、擔對接機制,促進多方互信合作,提高金融維權效率,共同化解金融風險。并將服務金融中心工作要求,進一步精煉和改進評價體系,更好的發揮金融生態建設“指揮棒”效應。(周翔王曉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