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峰通訊員胡思順龔紅焰
端午佳節,艾蒿飄香。
大悟縣豐店鎮方店村艾蒿基地里,豆大的汗珠沿著縣公共檢測檢驗中心主任萬劍新的臉頰滑下。“收成不錯,貧困戶有收益,沒白辛苦。”在他的組織下,駐村工作隊和村民們正在收割艾蒿。
3月上旬,大悟縣精準扶貧攻堅指揮部發布“2019年1號令”,明確要求縣級領導干部每周駐村“兩天一夜”、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每周駐村“三天兩夜”。從此,包括萬劍新在內的23位縣領導、90位縣直部門“一把手”背起行囊,進村駐夜。
縣委書記余德芳說:“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難,干部資源必須進一步向扶貧一線聚焦。”
決勝之年,用非常之法
大悟,國家級貧困縣。
2018年,該縣統籌省市縣鄉村五級幫扶干部6545人駐村結對幫扶,嚴格落實“五天四夜”制度,全年完成10個貧困村、5885戶、18634名貧困人口脫貧銷號任務。
進入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大悟縣任務更重:2019年,全縣還有13個貧困村、12072戶、29256人需要脫貧摘帽。
“距離終點越近,困難就越大。”縣精準扶貧攻堅辦主任談樹亮說,“困難”主要有三個方面:目前所剩的未脫貧人口中,近半數為因病因殘的無勞動能力者,單純“養起來”不是長久之計;還存在有勞動能力、但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戶,“扶志”要比“扶貧”困難得多;另外,一些扶貧產業過度依賴政策支持,必須提前謀劃提檔升級,才具備持續穩定發展的能力。這些問題,顯然不是工作隊長能現場解決,需要領導干部調動和整合資源,合力攻堅。
今年3月上旬,“2019年1號令”發布,明確要求落實縣級領導干部“兩天一夜”、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三天兩夜”駐村工作制度。
政令一出,有人擔心,干部下去了,會不會增加基層負擔?本職工作又該如何兼顧?
縣級領導率先示范。縣長余海群的原定包保對象位于城關鎮,但他主動找到扶貧辦:“給我安排一個邊遠鄉鎮的深度貧困村。”3個月來,他每周都在東新鄉彭河村度過“兩天一夜”,哪怕是“五一”小長假也未間斷。
制度及時跟進。自從“1號令”實施以來,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紀委監委、縣精準扶貧攻堅辦組成10個督查組,對“2+1”“3+2”政策落實情況明察暗訪。
情況如何?
督查組成員、縣精準扶貧攻堅辦副主任劉進發說:“除了極少數因參加上級會議、學習或出差外,絕大多數縣領導和部門‘一把手’都能堅持‘兩天一夜’、‘三天兩夜’駐村制度,落實的效果也非常明顯。”
真抓實干,干部成了“香餑餑”
“3月中旬接到鎮里的通知,說萬主任要來我們村駐村,高興又擔心。”方店村黨支部書記羅永忠說,縣里記掛著方店村,讓大伙脫貧的信心更足了,可也擔心領導來了吃住不方便。
進村第一周,萬劍新的工作日志記載——3月12日,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工作會暨黨員集中學習會;3月13日,走訪陳德萬、周菊芳、陳新、陳緒平、趙玉英5戶貧困戶;3月14日,由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提供的肥料送到村里,完成50畝艾蒿基地施肥1.5噸。很快,羅永忠把心放下了——萬主任沒有官架子,吃住不允許村里搞特殊安排。
在呂王鎮八一村,工作隊想推動村里發展油茶基地,可管護成本高、專業性強,且周期長、受益慢,這讓工作隊有些猶豫。縣林業局局長鄭偉駐村后現場拍板:調動縣種苗站配合工作隊,發揮技術優勢,幫助村里建設30畝園林苗圃基地,確保貧困戶穩步增收。
在東新鄉青蓮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盧頻結合村里“林多地少”的現狀,由該局投資17萬元,種植綠茶、油茶200畝,種植中草藥100畝,安裝太陽能路燈150盞,整治維修堰塘12處,治理河岸線500米。
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如今在大悟,23位縣領導和90位縣直部門“一把手”成了各村爭搶的“香餑餑”。
青蓮村黨支部書記黃其海告訴記者:“看到青蓮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其他村的干部托我給盧局長帶個話,能不能給他們村也安排一些茶苗、樹苗。”
白天當村干部,晚上當局長
5月15日晚,走訪完宣化店鎮北崗村一組貧困戶肖漢陽一家,楊先春起身告辭。右眼殘疾的肖漢陽,揮手告別:“老楊,常來坐坐。”
55歲的楊先春,加上現任職的縣民政局,已先后擔任過4個縣直單位的局長。進駐北崗村以來,稱呼從“楊局長”變成了“老楊”。
“叫老楊,聽著舒坦。”星光滿身,他說——每天這個時候,第一擔心老伴,第二是想外孫。
“1號令”實施以來,包括老楊在內的113位領導干部都要處理好家庭與駐村、本職工作與扶貧工作之間的關系。
楊先春說,以前每個周末都會坐著高鐵到武漢看外孫,“1歲多,真好玩!現在是讓女兒帶著外孫回大悟。”
萬劍新說,進村駐夜后,最擔心80多歲的父母。“有好幾次路過父母的家,可真沒時間進去看一眼。”他動情地說,“特殊時期,就要放棄一些兒女情長。”
至于本職工作,盧頻的作法是,周一召開局里班子成員工作會,將本周工作安排布置到位,周二至周四駐村結束后,周五再開會總結。“如有緊急情況,電話聯系溝通;如果不急,周六加班處理。”盧頻說,經常是白天當村干部,晚上當局長。
一心多用的“一把手”們,會不會影響扶貧工作的成效?
縣財政局局長楊宏說,當然不會。在村里,他掌握到了“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的第一手資料,“比看報表、文字匯報,更準確、更客觀。”
楊先春說,還對本職工作有所幫助。3個月來,他了解了宣化店鎮最低生活保障的真實情況。“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形成長效機制,而且擴大駐村范圍,對我們民政系統杜絕‘錯保’‘漏保’很有幫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