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需求和激勵措施的不斷釋放,我國綠色債券的發行持續飆升。根據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金誠”)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境內綠色債券累計發行84只,發行規模1311.81億元,發行數量及規模較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大幅增長75%和150%。綠色公司債首次超越綠色金融債,成為自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啟動以來,半年度統計中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占比最高的券種。
7月18日,興業銀行成功發行200億元綠色金融債,票面利率3.55%,期限3年,獲得超過2倍的超額認購。這是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單支發行規模最大的綠色金融債券,至此興業銀行獲批的800億元綠色金融債已全部發行完畢,綠色金融債存量規模將達1000億元,累計發行規模增至1300億元。
無獨有偶。比亞迪公司日前公告稱,該公司于6月11日完成2019年第一期公司綠色債券簿記建檔發行。該期債券簡稱“19亞迪綠色債01”,實際發行總量10億元,期限為3+2,票面利率4.86%。據了解,此次發行募集資金1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400萬元后剩余募集資金9.96億元,已于6月17日全部到達募集資金專用賬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綠色公司債一級市場表現搶眼,首次超越綠色金融債成為自我國綠債市場啟動以來半年度統計中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占比最高的券種,發行數量和規模占比分別為28.57%、31.80%,綠色金融債緊隨其后,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占比分別為22.62%、28.97%。綠色中期票據發行數量及規模同比大幅下降,占比分別為9.52%和8.46%。2019年上半年
平均單只債券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4.70億元。
綠色債券是指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綠色產業項目的債券。目前活躍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的綠色債券包括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企業債、綠色熊貓債、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
在業內專家看來,近年來綠色債券之所以持續“升溫”,主要歸因于綠色債券具有發行成本優勢。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于4月3 日發行200億元的綠色可交換債券,票面利率 0.50%,創公募可交換債票面利率新低,是國內市場首單大公募綠色可交換公司債券,刷新了2019年以來市場單只可交換債規模紀錄。
東方金誠報告顯示,2019年1-6月境內發行71只“貼標”綠色債券1,發行利差平均值為 182BP,中位值為140BP,綠色債券發行利差總體處于相對低位。與上半年境內相同券種的3489只非“貼標”債券相比,2019年1-6月發行的綠色債券發行利差中位值比非綠債券低28.45BP。
另外,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估算,在2016年至2030年期間,僅全球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量就接近7萬億美元。面對龐大的資金需求,國際上已有約2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綠色金融發展相關政策,中國亦在其列。
“當前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新的發展機會不斷涌現:綠色債券對發行人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支持政策不斷出臺、債券通將有效促進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北京某國有銀行市場人士表示。事實上,7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和金融更高水平開放等開展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下一步,一要按照宏觀政策的要求,統籌運用多種工具,推動實際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銀行發展,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