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孟靜 通訊員 向相輝 李珍
4月1日,來鳳縣漫水鄉龜塘村金家坡上,兩棟100平方米牛舍分外顯眼。龜塘村村支書田偉把一捆捆青草切碎,拌上玉米粉精料,沿槽中逐個添去。分列兩側的51頭本地黃牛,埋頭咀嚼。
兩山夾一溝,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守村里的老弱婦孺如何脫貧致富,是長期困擾龜塘村的難題。“龜塘荒山荒坡多,喂牛這活,男女老少都能做,一年下來可以賺四五千元。”駐村工作隊實地調研,和村兩委班子走訪13個小組百余戶村民,決定把黃牛養殖作為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
說干就干。2015年,時任村支書彭帝亞牽頭,與村內其他5名黨員籌資200萬元,買來30頭黃牛,成立來鳳縣鄂西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
在駐村工作隊和合作社動員下,4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加入其中。
一頭母牛價值在4000元以上,貧困戶無力購買,駐村單位決定為每戶貧困戶出資4000元,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補齊。合作社以寄養方式把牛分給貧困戶,在飼養期間,母牛產下牛犢后,只需向合作社交1000元服務費,牛犢就歸自己。兩年后,貧困戶將母牛還給合作社,合作社再將駐村單位提供的4000元買牛資金返給養牛戶。
3年下來,合作社黃牛由成立時30頭發展到120頭。牛多了起來,銷路如何打開?在當地工作隊幫助下,拉動消費扶貧,合作社每年底在村里現宰現賣20頭黃牛,很快一搶而空,24戶貧困戶跟著脫了貧。
去年初,彭帝亞因病辭任村支書,同時把合作社牛存欄減少至50頭。在工作隊的建議下,當時的代支書田偉找人合伙接下了合作社,自己任理事長,繼續帶領余下的16戶貧困戶養牛。
為降低養殖風險,在工作隊隊長羅世啟建議下,田偉賣掉了大部分公牛和繁殖力弱的母牛,購進新的黃牛防止近親繁殖,再把黃牛養殖視頻放到網上,擴大銷售市場。
每周五,田偉都會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出售牛肉的消息,“朋友圈一發布,不到兩小時就能訂購一空。當天上午屠宰,下午就能送到周邊居民家中。”
去年,田偉帶領社員們出售黃牛25頭,收入20多萬元,合作社的16戶建檔貧困戶也順利脫貧。
今年,田偉決定擴大養牛規模,免費提供3000斤草種給貧困戶種植,并按保護價收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